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47K 次

  (一)基础知识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融会贯通 枯索 妍媸必露 粗糙

B.应运而生 鉴戒 想像虚构 概括

C.好高鹜远 疏漏 稗官野史 纯粹

D.生动活泼 渊源 心惊胆战 意蕴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话本是民间“说话”艺术的底本,它是经过说书艺术的千锤百炼才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③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止 留传 反映 B.终止 流传 反应

C.中止 流传 反映 D.终止 流传 反应

3.下列句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

B.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或者不寻常的英雄

C.这就与专供人阅读的小说有了明显的不同风格,因为它们是植根于讲给人听的说书艺术的。

D.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进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句是( )

A.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B.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C.“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爱它而要晓得它有缺点,恨它而要晓得它有长处。

D.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6.依次填入下列句中划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______________ ,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______________ 。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

②一部《水浒传》,一部《庄子》

③人物描写就使中国小说的大大推进一步

④这就使中国小说的人物描写大大推进一步

⑤史传文学不是源,而是流

⑥史传文学是源,而不是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文人参与创作的作品。

B.《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显示了高度的现实主义的成就。原作者曹雪芹,高鹗续补。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又名《诗三百》,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诗经》虽是从民间搜集而来的,但毕竟是经过文人的加工创作而成的,因为还应属于文人诗。

D.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小说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总结。

  (二)填空简答题

8.作者在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时,抓住两个关系作为论述的关键。请具体指出这两个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用“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

后来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其一是: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愿望以及生活实际的反映。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既粗糙又不准确,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文人与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10.同外国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一句中,“新境界”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第一部分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学作品的最初功用来看,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举《三国演义》为例,是为了证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普遍智力是施诸一切对象都灵验的,像一把同时可以打开许多种锁的钥匙;特殊智力是施诸某一种特殊对象才灵验的,像一把只能打开一种锁的钥匙。比如说,一个人的普遍智力高,无论读书、处事或作战、经商,都比低能人要强;可是读书、处事、作战、经商各需要一种特殊智力。尽管一个人件件都行,如果他的.特殊智力在经商,他在经商方面的成就必比做其他事业都强。对于某一项有特殊智力,我们通常说,那一项为“性之所近”。一个人如果要专门做文学家就非性近于文学不可。如果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成功的固然并非绝对没有,究竟是用违其才;不成功的却居多数,那就是精力的浪费了。世间有许多人走错门路,性不近于文学而强作文学家,耽误了他们在别方面可以有为的才力,实在很可惜。“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对于这种人确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

①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现为事实,不能不假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禀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实;但是种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因为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不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资禀能否实现于学问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②比如说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无天才,可是读过他们的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世所共知。他自述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西方大诗人像但丁、莎士比亚、歌德诸人,也没有一个不是修养出来的。莎士比亚是一般人公评为天才多于学问的,但是谁能测量他的学问的浅深?医生说,只有医生才能写出他的某一幕;律师说,只有学过法律的人才能了解他的某一剧的术语。你说他没有下功夫研究过医学、法学等等?我们都惊讶他的成熟作品的伟大,却忘记他的大半生精力都费在改编前人的剧本,在其中讨诀窍。这只是随便举几个例。完全是“天生的”而不经“造作”的诗人在历史上却无先例。

(节选自朱光潜《资禀与修养》)

14.根据文意,回答“诗人是天生的不是造作的”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第一段,融会贯通,概括本段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说“但是这句话终有语病”,其理由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2段中句②如果改为“读过李白、杜甫的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三项是( )

A.普遍智力对一切对象都灵验,因此普遍智力比特殊智力更重要。

B.假如某人在文学方面有特殊智力,我们就说文学是某人“性之所近”。

C.“性不相近”而要从事文学创作,也有可能成功,这是把天生的资禀这种潜能现为事实了。

D.作者举李白、杜甫为例,是说明“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的道理。

E.一般人只看到莎士比亚成熟作品的伟大,却不知道他只习惯于在别人作品中讨诀窍。

  参考答案

1.D(必/毕,像/象,鹜/骛)

2.C

3.D(“进而”改为“从而”)

4.C(A,语句杂糅。B,种概念与属概念并列。D,偷换主语)

5.D(书名号改为引号,省略号或等等去掉一个,破折号改为逗号)

6.C

7.C(《诗经》中大部分作品属于民歌,但也有一部分是贵族的作品)

8.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文人加工民间传说与文人独立创作的关系。

9. 将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作了改正与润色、丰富。

10.通过人物外部的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11.虚构想象、讲究文采。

12.供施政参考

13.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

14.诗人的特殊智力是先天的资禀,不是靠后天造就。

15.特殊智力对于成材非常重要,性不相近而勉强去做文学家大多要失败。

16.天生资禀只是潜能,要变为事实,还得靠后天培养。

17.不能像原句那样强调有特优资禀的人也要下工夫修养的意思。

18.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