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苏教版高中语文《前方》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语文《前方》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前方》作为一片摄影散文,《前方》融合了摄影作品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散文的富于联想性、自由性,为作家留置了很广的艺术空间,无关功利的纯文学,文字清新,意蕴隽永,充满对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

苏教版高中语文《前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摄影散文”这一新兴文体的特点。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的含义。

3、把握文章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人生是一场苦旅”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2点与第3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是一场苦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张照片,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张照片,题目就叫《前方》。看到这张照片你会产生什么联想?(请几位学生简单说说)

师:北大中文系的教授曹文轩看到这张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他写了《前方》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体题就是新兴的文体——摄影散文。

介绍“摄影散文”。

摄影散文——以摄影画面的内容为凭借,加上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联想,用来阐述人生哲理或抒发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

 二、梳理结构,整体感知

摄影散文既有照片画面内容描述,又有社会生活联想,也有人生哲理探讨。

请同学们快速读文,边读边画,找出哪些内容分别是写照片内容描述、社会生活联想、人生哲理探讨的?

明确:

画面内容描述:第1段,第8段,第10段,第12段

社会生活联想:第3段,第10段中对钱钟书和丰子恺散文中人在旅途苦痛的描写,第11段引用的诗句。

人生哲理探讨: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人生的悲剧在于……

 三、文本研习

提问:全文围绕“离家”“前方”“苦旅”“人的悲剧”写了哪些人生哲理?你如何理解这些人生哲理?

1、为什么说“人在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最好用原文语句来回答。

明确:

①人有着离家和远行的习性

②外面的世界诱惑人离家

③离家也许是无奈的

④“前方”的召唤与诱惑

2、你如何理解“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这句话?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明确:文中照片上的内容以及《围城》、丰子恺散文中的描述对“人生是一场苦旅”作了形象化的诠释,坐豪华的游艇舒适的飞机,他们的心情不一定好,所以他们也是苦旅。

“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这句告诉我们,人生不单单是人行走,人生之路漫长,想取得成功总是那么艰难,人生还不是一场苦旅吗?

4、“人的悲剧”是什么?

明确:可以从第11段的原文“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归纳出以下4点:

①流浪时却惦念家乡

②人无法到家

③到了家仍是无家的感觉

④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是不能达到

你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吗?请说说看。

5、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你赞同你的说法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学生探讨

6、作者由眼前的摄影作品展开联想,想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

作者由眼前的摄影作品联想到前方,前方在召唤着你,你在前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时刻惦念故乡那个家,人的悲剧在于人无法到家,即使到了家也没有家的感觉,总想到达目的却总不能到达。

作者从摄影作品引出联想,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际上是对某种精神追求,是人的精神的归宿,是精神的栖身所,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作品通过具体的场景进入抽象的哲理思考,使作品立意更有深度。

  板书设计

家→精神家园←苦旅

前方

路→人生之旅←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