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合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39W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集合1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读准带拼音的7个生字,理解“咆哮、滔滔不绝、纷至沓来、昔日、形容枯槁”等词语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的雄伟壮观与现在的奄奄一息,并了解导致瀑布枯竭的原因。

4.从瀑布的变化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情感。

教学准备:

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

大屏幕出示“葬礼”两字。参加过葬礼吗?参加葬礼的人们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是呀,人死的时候,亲人们会怀着无比悲伤的心情举行葬礼。然而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特殊的葬礼。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反馈预习:

出示词语,读,理解难读的词语:

咆哮而下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雄伟壮观 震耳欲聋 纷至沓来

生命垂危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乘兴而来 失望而去

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学生自学课文。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变化

1.通过自学,你们一定记住了这条瀑布的名字,它叫——塞达凯拉斯大瀑布(练读)。

相信你们也看到了它前后截然不同的样子,你能各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你喜欢它怎样的景色?

2.感受瀑布曾经的雄伟壮观

(1)学生读相关课文内容,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读后说说阅读感受:

指导:

▲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的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 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重点词:汹涌、咆哮、滔滔不绝、一泻千里、1万立方米、万朵莲花、震耳欲聋、30千米等)

理解尤其:平时就很壮观,到了汛期,更加壮观。

▲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之中,感受着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2)看录象帮助理解。感受了这么壮观的瀑布,你的心情怎么样?赞美瀑布。

(3)指导朗读。

3.然而,这壮观雄伟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它永远只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加上“曾经”,再读前面的句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4.了解瀑布现在的奄奄一息

电脑出示有关课文内容,教师配乐朗读。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那些词让你特别心痛?

学生说体会;反复练读,看图片帮助理解。

5.对比引读:

曾经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点瀑布,然而现在——

曾经它让巴西和巴拉圭人民无比自豪无比骄傲,然而现在——

曾经它吸引了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陶醉不已,流连忘返,然而现在,它却让游客们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因为——

6.了解原因:我们情不自禁的想问:是什么原因,让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也走向枯竭?

(1)瀑布上游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2)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沿河两岸森林被滥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

四、课堂练笔,唤醒意识

1.过不了多久,瀑布将淡出我们的视野。于是,生态学家来了,环保专家教授来了,大批热爱大自然的人都来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也来了,亲自主持了这个特殊的葬礼。想一想:举行这次特殊的葬礼,目的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纪念,更是为了唤醒。让大瀑布的悲剧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

2.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写写演讲词。站在即将消失的瀑布面前,面对广大热爱自然的人们,菲格雷特总统深情地进行了演讲。他会说些什么?

3.反馈。

五.出示菲格雷特的演讲稿。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沉痛悼念塞特凯达斯瀑布。因为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也许你们不会忘记,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流量最大的瀑布。你们不会忘记,昔日她那雄伟壮观的景象,曾经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共同的骄傲!

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是什么样子呢?她将逐渐枯竭,最后完全断流。昔日的风光不再有,留给我们的,将是这一片沉默的大山。

这一切,都是谁之过?

是那些乱砍乱伐树木的人们,用水毫无节制的工厂,恣意破坏环境的鼠目寸光之辈。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还能对这种行径熟视无睹吗?不,再也不能了。

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演,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保护自然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塞特凯达斯瀑布,你安息吧!

你那惊心动魄的身姿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1.教师配乐朗诵改编诗《故乡》。

2.学生谈谈从诗中感受到的思乡之情。

3.引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齐读课题,问: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4.配乐欣赏江南小景图片,跟随作者一同走近心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边读边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

2.检查读书情况:

a 读生字新词,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

清澈见底的小溪 依依多情的杨柳

潺潺地环绕 随风飘动

细细的流泉 柔软的柳枝

粼粼的波纹 婀娜的舞姿

灌溉田园 清洗衣物 采摘茶叶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b 谈谈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

c 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语句,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情感体验:

1.出示: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思考:“那段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概括出:

溪中捉鱼虾

事 桥上送野花 (趣) 找出描写这些趣事的语句,品读感受。

茶山摘茶叶

【重点感悟】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学生体会说话:流水把野花送到了远方,也把( )送到了远方。

指导朗读:

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我喜欢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菌。

结合板书:事----趣。

3.师:文中除了这些童年时代发生的趣事,还有哪些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引导学生概括出: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4.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家乡的景的呢?请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重点品读】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 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品味学习课文的语言。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点题,引出对少年读书生活的回忆。借助一连串的比喻,渲染由回忆带来的愉悦之感。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记述少年时代的读书作文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18、19自然段:由回忆往昔转到抒发今天的感慨。添上这两段,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更重要的是把作者与读书,作文、读书与体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课文的第二部分很长,是全篇的主体内容。这一部分的层次大致如下。

第一层,第3自然段:交代有关的背景情况,讲自己因读书而欢悦的心情。

第二层,第4~12自然段:记述看小画片和上小学时读书作文的情况。这一层又可以分为四个小层。

第一小层,第4、5自然段:看小画片;

第二小层,第6自然段:读真正的连环画;

第三小层,第7自然段:读文化站的图书;

第四小层,第8~12自然段:因读书而提高作文水平,获得荣光,悟出一点写作的道理。

第三层,第13~17自然段:记述上初中读书、作文和创作的情况。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两个小层。

第一小层,第13~15自然段:读大部头小说,作文受到好评,又悟出一点写作的道理;

第二小层,第16~17自然段:学着“创造”,写出小小说并发表,这是因大量读书而得到的果实。

2.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分析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使文章中所有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有的以人物为线索,有的以物品为线索,有的以感情变化为线索,本篇充当线索的是书籍(长生果),这条线索非常鲜明,贯穿始终。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分析:本篇作为记事散文,主体部分基本上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作叙述的。下面把有关的语句依次摘出来,从中可见其清晰易辨的特点:

最早的读物……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

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

上初中后……

我终于开始学着……那是上初中二年级时……

4.本文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分析:本篇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事情、头绪也比较多,但无不围绕着一个中心——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阐明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是平常所讲的“形散神不散”。

集中并不完全等于突出。要想让中心突出,就得有典型的材料。本篇详细记述了两次作文的情况以及从中悟出的道理,揭示读与写的内在联系;学写小说一事,记述得虽然简略(或许这是由于搞文学创作不是中学生必做的事),但作者叙事之后马上附以议论,用力地扣在中心上——“假如不是读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字”。除了选取典型事例,作者在行文中时时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揭示中心,比如:

“那时,就是因为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我才对文学发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我的理解力。”

“……平常看的那些描写苦闷心境的词全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这样,围绕中心选材,所选的材料有“面”也有“点”,又注意不断地显示中心,本篇散文的中心就既集中,又突出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本文是怎样过渡和照应的?其作用是什么?分析:先看过渡。第5自然段,是过渡段。从“看得津津有味”到“不过瘾”,去阅读“真正的连环画”,这是儿时阅读生活的变化。前后两个阶段的内容,借助这个过渡段,自然地连接起来。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开头,都安排了过渡性的语句,用以连接前后的内容,使结构层次和叙事的条理更为清晰,上下文的联系更为紧密。

再看照应。第一部分里,有“忆及……”的说法标明转入回忆,第三部分则以“至今……”诸语加以照应,如第3自然段中的“欢悦”,第6自然段听“痴迷”“迷醉”“酷爱”,以及后面的“荣光”“如痴如醉”“说不出地高兴”等,前后连成一气。再如,第13自然段中提到“记书中优美的词语”,第14自然段就有“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之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15自然段结尾与第16自然段的开头,前边提到“创造”,后边紧承此意,两段之间语意和文气连接得十分紧凑,“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一句既是照应,又是过渡。

作者注重过渡和照应,使文章内容的整体感增强了,眉目也更加清楚。

6.“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阂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这句话怎样理解?

分析:此句,承前一句“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而来。两个比喻,一个从“视”的角度形容(画页),一个从“听”的角度形容。“心屏”,这是新出现的词,把心说成是电视屏幕,其上可以传出画面和乐章,这就与后面的两个比喻联系起来。“幅”读fú(统读),是量词,“一幅”犹言“一张”。“阂”读“quù,也是量词,一首歌或词叫“一阕”;这里中心词是“乐章”,其量词用“个”而不用“首”,故句中的“一阂”犹言“一个”。附注;乐章,指成套的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组成部分,一部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7.“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这句话怎样理解?

分析:“囫囵”读hú lún。“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作细致的分析,笼统地接受。“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般断句成“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在短文《五柳先生传》中的自况之语,文中,其后还有一句:“每有会意(领悟),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说读书只要略知大意就可以了,不必理解透彻;一种是“不钻牛角尖”的意思。陶渊明的本意恐怕是后一种,不然他怎么会“每有会意”,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一再涵泳深思呢?作者引用陶语,所表达的意思,与陶语本意也有某些一致的地方,后文“牵肠挂肚”一词可证。但小学生毕竟水平有限,“不求甚解”更多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因读不懂而放过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同学们,大概一提起写作文,不少人就会叫苦,不愿写也不会写。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只要认真阅读叶文玲的文章《我的“长生果”》,一定会受到很大启发。如果你按照作者说的办法去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学生查工具书,扫清词语障碍。

(三)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并列表概括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怎样通过叙述读书作文的情况,揭示阅读与写作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归纳中心,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五)指导学生分析过渡和照应方面的特点。

(六)指导学习品味语言。

1.“我的‘长生果”’/“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来理解。思考:“长生果”与“营养品”含义完全一样吗?为什么标题不说是“我的书”或“我的精神营养品”?

提示:“长生果”与“营养品”都是比喻的说法,含义有重合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营养品”主要指出对人有教育作用,使人在精神方面充实、强健、发展。“长生”也含有这层意思,但不止于此。这个比喻还指书本身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创造出来的最好的精神产品(果实),此其一;其二,人类文明凝结于书,书又是促进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这种双向的活动是“长生”的,是永久性的,是永远不会衰败完结的。本篇虽然重点讲的是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但作者把立足点放在很高的层次上,所以标题里用了“长生果”而不取“精神营养品”等,含义显得更深,给人的启发和联想余地更大。

2.改写第2自然段,删去所有的比喻,然后与原文比较,体会其语言特色。

提示:可以改为——“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感。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丰富多彩,令人高兴欢快。”原文一共有四个比喻。前两个是一组,对仗比较工整,所描绘的景色与天籁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也很美,这些都渲染了“欢愉之情”,使它成为可见可闻可感的东西,读者心里好像也出现了那种美妙的感觉。后两个比喻是一组,又是从画面与声响(乐音)两个方面加以点染,与前一组比喻暗暗沟通(仿佛蜂蝶飞进了画页,天籁小巧玲现入了乐章),二者之间用“视”“听”二字联络,用“愉悦”一词总领。

3.画出课文中读书使“我”入迷的词句,前后联系起来品味和分析。

提示:有关的词句有——

……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

……只要手中一有书,就忘吃忘睡……

……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

……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地阅读…醉心阅读……

图书又像磁石吸引了我……使我如痴如醉……我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

看了巴金的《家》后念念不忘……

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

仍盼天天能扎进头去醉心读书……

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我”读书的特点是“入迷”。最能体现这种“入迷”程度的字眼是“痴”和“醉”,文中多次使用,此外还有多种类似的说法。如果读的是好书,那么“入迷”是一种很好的读书境界。唯有“入迷”,才能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得到最多的收获。当然,不能止于“入迷”,还要继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评析、鉴赏等);读书要有所选择,格调不好、境界不高、文字不精的书,坏书,也可能会让少年人一时“入迷”,这对身心发展是有害的。

4.熟读第10自然段,选出几个自己认为用得最好的词加以评点。

提示:“拂”“撤”“挡”“捧起”“奉献”这一组动词可以放在一起品评;三个“爱她的……”,这一组排比句可作评点:“灿烂”这个形容词用得大胆、新颖,有特殊的表现力。

5.熟读第12自然段,思考:“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互相换一换好不好?使用“鲜味”这个口语化的词好在哪里?

提示:“别出心裁”和“与众不同”是同义词,有时是可以互换的,但课文里的这一句,前面讲的是“构思”,而“心裁”恰恰指心中的设计筹划,所以“别出心裁”用在这儿恰到好处,不宜换成“与众不同”。“鲜味”含有新鲜感强、不落俗套的意思,这样的写法和语言必能令人耳目一新,回味不已。使用这个口语化的词,符合少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表述习惯。

6.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已经读过的书,与她所说的“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有什么不同?

提示:书一旦成为书,它就定型了,凝固了,虽然来源于社会人生的土壤,但已经属于过去的事物、代表着过去的认识。“社会人生”则不然,它时时刻刻在变化、发展,随时有新的事物新的情况出现,随时有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等待人们去认识去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笔写的书再多,也只是“社会人生”这棵大树的一个果实。此外,笔写的书是从“社会人生”中来的,不联系书的母体,就不能真正把书读懂;读了书不去实践,懂了道理学了知识不去运用和验证乃至发展,读书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总之,一本书容易读懂,而“社会人生”之书,要想读通,绝非易事。作者因此颇有感慨,这也启发读者——应该把醉心读书与深入实践结合起来。正如古人所言,既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始于“博学”而终于“笃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交流、探究表达方式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c.“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d.“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e.“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f.“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认知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课前准备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动身,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境,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

教学过程

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澎湃/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俺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学,去领会任务性格。让学生们在读中学,在读中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领会人物形象。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学生们有重新的认识,深入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水浒传》里边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理解重点词语。

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阅读情况汇报。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学习第三部分(打虎部分)。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2)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3)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① “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4)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性格特点的。)

(5)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三、学习第二部分(上冈)

1、指读提问: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有什么联系?

2、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部分并不是重点,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四、学习第四部分(下冈部分)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五、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无畏,武艺超群。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却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已经将力气用完了。

六、再读课文,总结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

1、豪放性格特点: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

2、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读自悟,然后组织交流,通过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武松的性格。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生活是一本书,是一本有着丰厚知识的书。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太过关注书本学习而忽视了对生活的观照。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学问需要我们细致地体会。凡是,善于阅读生活这本书的人肯定是一位智慧满怀的人。本组课文就是为了吸引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这四篇课文,虽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但含义深刻,学生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除课文之外,本组教材还在“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习作”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一件让自己获得启发的事(或凭借课文提供的漫画故事),以及给自己留下印象特别深的名言警句,联系具体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和从中受到的启示;“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既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组课文的重点语句,又补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义的名言佳句,为学生积累感悟进一步打开了思路,丰富了材料。

教材文本解读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课文回忆了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事情按发展过程记叙的: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课文最后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这些句子内涵丰富,承载着思想和人文内容,学生受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它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文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了不少细节描写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抓住课文这一特点,体会文中细节,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能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为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导人生,让人终身受益的文章。文章从“我”回忆小时候,有一次随父亲登上高高的塔顶,看蛛网般通往城市广场的街道,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给了我一把开启心扉的钥匙切入;随后记叙了“我”人生道路上两次身陷困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就是父亲从小的教诲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条路试试”的灵感和勇气,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实,让人从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种态度,只要带着希望出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顽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克服许多困难,当再一次冲破艰难险阻,经历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会又多了一条。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践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评议,却深深印在了他们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珍珠鸟》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两件事, 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第一件事,是为刚来家的小鸟,安排了一个安全的住处。虽然朋友把珍珠鸟送来时,它们已经有了一个“舒适又温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为它们重新布置了一个幽静的居室,使小鸟能在温馨和谐中开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鸟做爸爸妈妈了,作者决不去惊动它们,每天精心为小鸟一家添食加水,让让鸟妈妈和小鸟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叙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的变化过程。在这一部分的叙述过程中,文章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第一次:出现在写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第二次:是在写小珍珠鸟跑到稿纸上,围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的发出“嚓嚓”的响声的时候,作者说他“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最后一次出现在小鸟在作者的肩头睡觉时,作者惊喜地发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鸟把他的肩头当成最安全的地方,这种人鸟之间的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应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学情分析

1.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朗读、默读,初步学习了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不断丰富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也逐步发展。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生已经有了十来年的人生阅历,他们对生活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看法。要让他们全盘接受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作者的思考肯定是在他所在的时代与境遇下的,比如《落花生》一文,许地山提出了一种朴素为人的观念,但是,学生却认为现代社会人各有各的活法。所以,作者的思考只能是一个引子,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引导学生对他眼下的生活进行思考。

3.同时,因为这四篇课文的意蕴比较深刻,要注意体会文章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所以,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会感觉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文章所讲述的一些道理因为有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的存在,所以显得更加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如果想完全理解这几篇课文内在的道理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来理解。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6.能够讲清楚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件事情。

7.根据漫画编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去体会漫画的含义。

整体构思及设计

这四篇文章分别从道德实践、成功方略、为人处事、人与自然这四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只有将课文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使每一篇课文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每篇课文组合成一个集中的影响力模块。本组整体教学的步骤如下:

一、以话题为引,将文本教学纳入话题的讨论的情境中。

通过这组课文的教学,我认为本组课文主要带给孩子的是一种“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种理念。因此,我觉得,本单元的教学可以以这样一个话题串起来。在学习之初,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发现生活的方面是很多的,他们所谈到的仅能是一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最好是和课文内涵暗合起来,当然,也要超过课文所概括的几个方面),接着,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话语来引导:同学们,我们究竟如何让我们的道德在社会现实的种种考验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让我们来看一个精彩的故事,让我们看看文章中的“我”和父亲有没有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将课文的学习置于这样的大环境中,学生是很感兴趣的。

二、以阅读为窗,帮学生搭建眺望生活的平台。

其实,本组每篇课文为学生眺望生活搭建了一个平台。从《钓鱼的启示》中学生可以感受到道德实践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实践成功的魅力,其实,这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话题。《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告诉我们“条条大道通罗马”,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成功的路其实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落花生》讲究的是一种做人的境界,学生可以从中享受到许地山那淳朴为人的思想。《珍珠鸟》给我们讲述了鸟与人和谐相处的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和谐,与人,与社会,与自然。

因此,学习本组课文就像在某个地方参观。只不过,这是生活的参观,是精神的游历。每篇课文就像一个展厅,有自己的主题,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教师将学生带入每个展厅,引导学生在这个场景里驻足、谈论,最后栽着沉甸的收获转入下一个展厅。想必,学生肯定会沉醉在着如旅游般的语文学习之中的。

因为每篇课文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深刻的道理用书上的原话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记住。

三、走出书本为旨归,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

生活是需要我们体验的,学生所学到的这样一些生活的道理不一定能够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去发现生活、热爱生活。课文中时刻注意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钓鱼的启示》一文课后作业第三题:“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知识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并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编者在这里强调了生活实际。又如《落花生》一课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看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编者在这里强调的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什么。本组的口语交际也是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一件事情讲讲事情的经过,讲讲事情给自己带来的启发。本组的习作虽然是漫画的形式,但是,漫画的内容却是日常生活小事,可见,教材的编写始终在围绕着生活这样一个主题。

下面,我将《钓鱼的启示》一文的两课时完整的教学设计呈现在此,以求更好地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整体教学的理念。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上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今天,我们该怎样生活”这样一个话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兰费蒂斯讲述的故事,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

2.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1、 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三、揭题质疑,梳理课文。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1.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真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

c.齐读第3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 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 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3.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

4.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

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

教学资源

只有善于向生活学习的人才会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在本组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渐渐把生活的美丽与丰饶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组课文只是给学生采撷了生活的几片叶子让学生欣赏,这些还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总总。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开发关于本组的教学资源。现建议如下:

一、编撰生活美文的辅助读本。

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每人找一篇描写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后经过筛选,选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这些生活美文编撰成一册子让学生阅读、收藏。

当然,当学生在进行本组口语交际后,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编撰在生活美文里面,让学生一起分享。

二、开展传递格言小背篓活动。

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上开设一个格言小背篓,每天由一个同学介绍一条自己收获的生活小格言,由这位同学带领大家一起理解、背诵。这就是传递格言小背篓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肯定能够收获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后,教师可以把大家曾经记诵的格言打印发给大家留做纪念。

上面两点是我就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开发关于本组教材教学资源的建议,其实,我们能够实践得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5课预习教案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第5课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渔歌子》

一、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4.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三、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2.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3.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4.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5.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四、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3.默写两首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五、作业

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处在语文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识字能力都比较强,但学生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教学目标:

1、开展"有趣的汉字"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通过综合性学习,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3、阅读四篇相关资料,查找更多与汉字有关的资料。

教学理念:

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的意识。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根据阅读提示,制定活动计划,让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序展开。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

教学重点: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的丰富有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导语:我们平常爱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板书:汉字),你们对汉字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导入课本内容)

2、指明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通过课文的介绍及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更多地理解汉字吗?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遨游汉字王国。

二、浏览阅读材料,初步感受汉字的有趣。

1、师:汉字神奇,有趣,让我们一起浏览"阅读材料",看看汉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阅读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的"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份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没,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3、学生个性阅读后同桌交流。

4、汇报交流。

(课文以字谜,谐音,仓颉造字,册,典,删的来历向我们讲述了汉字的神奇)

三、合作学习,制定学习计划。

1、师:同学们,汉字如此神奇,我们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认识它呢?

2、自渎课文提示,明确学习方法。

(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内容,指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1)活动计划有哪些内容?

(活动计划包括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2)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①、自渎活动建议。

②、汇报交流。

(围绕汉字的有趣,有选折地开展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选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

4。展示各组指定的活动计划。

5。评议,完善活动计划。

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汉字的神奇,有趣,课后同学们应根据制定的活动计划,搜集查找,整

理资料。在活动中真切感受汉字的奇妙。

五、工作优化设计

搜集,查找资料,分组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两节课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动计划认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定体验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活动成果。

板书:有趣的汉字。

展示成果,体会汉字的神奇。

(一)字谜竞猜。

1、提出活动要求:

(1)全班分为四个活动大组,每组各选派3—5名队员参加竞赛。

(2)各组队员应认真听清楚要求后作答。

2、活动开始

(1)必答题(字谜)(各小组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

字谜举例:

①你我各一半,互相来征战。( )

②三匹马。( )

(2)抢答题:

要求:主持人说完谜面后各小组方可抢答,提前抢答失去一次答题机会,答对加十分,答错倒扣十分

(3)附加题:

各组按顺序展示自编字谜,编得合理的谜语每条加十分。

3、统计成绩,宣布比赛结果。

4、畅谈感受,体验乐趣。

(1)说说搜集字谜过程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及感受。

5。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猜字谜有三种方法:组合法,形象法和意会法)

(二)谐音示图

1、出示课文中的歇后语,笑话

(1)读一读。

(2)说一说谐音的有趣。

(3)说说在搜集谐音资料时除了歇后语,笑话,还从哪里搜集到相关资料。(古诗,对联)

2、畅游谐音园。

(1)歇后语。

一学生说歇后语前半句,其他学生说后半句,并指出其中的谐音字。

(2)笑话。

①指名说笑话。

②说说笑点在何处?

(3)古诗。

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搜集的古诗,并用有色笔在谐音字下做记号。

②齐读故事,体会谐音在古诗中的妙用。

(4)对联

①指名出示搜集到的对联上联。

②小组合作对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三、小结。

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课后,让我门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搜集到

的资料整理归类,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四、作业超市

自学<<仓颉>>等第三课时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仓颉造字>>

1、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综合性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这些有趣的汉字是谁

创造的?你们想知道吗?

2、板书课题:仓颉造字

3、自学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没有汉字之前,人们怎样进行交流?

(2)仓颉怎样造字?

4、讨论交流。

5、拓展课外。

同学们,仓颉造字知识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有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活动。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讲一讲。(指名介绍)

二、阅读<<"册","典","删"的来历>>

1、师导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读读课文,说说"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自渎材料。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懂。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的来历。

4、你还知道哪些字的来历?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三、认识课后生字。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会了制定活动计划,还通过搜集各种大量的资料,感受

到了祖国文字——汉字的有趣,认识了汉字的起源。我们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还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进一

步了解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热爱。

五、课外实践: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1、形式:(1)书面汇报。

(2)合作汇报。

(3)制成演示文稿汇报。

(4)出示实践活动展版或编小报汇报。

2。以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六。作业超市。

针对三节课的学习,写一份心得体会。

:<<我爱你,汉字>>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

第九册第5单元(需五课时)

教材分析:

"我爱你,汉字"的阅读材料,分汉字的演变,错别在的危害,汉字书法欣赏三个部分。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表格,以"日,月,车,马"四个字为例,显示几千年来汉字的演变过程。

<<一点值万金>>是一件真实的事,讲由于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的塑料袋成为一堆废品,警示

我们要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赞汉字>>和<<书法作品赏析>>分别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汉字之美,可以互为参照印证。

学情分析:

目前街头招牌,广告,电视以及学生们的作业本中文字错别字相当多。我们要以此我例,引导学生

调查社会用字,以便警示同学们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目标:

1、开展"我爱你,汉字"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并为纯洁祖国语言

文字做实事。

2、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

4、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感受汉字神奇,有趣,古老,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对汉字的感情,努力学好汉字,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的优秀传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习惯。

2、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的方法,并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热爱。

2、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自渎<<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自读,理解内容。

2、谈谈读后感受。

3、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喜欢的一段话,读出对汉字的热爱。

4、抄一抄你最喜欢的语句。

二、制定活动计划

1、师导入: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我们要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想想我们要怎样进行学习呢?

(先制定计划,再搜集资料,最后展示成果)

2、回顾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定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展开活动成果。

3、明确活动建议

(1)自由读活动建议。

(2)指名读活动建议,说说活动建议告诉我们什么?

4、学生自由分组

(师适时关注学生分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5、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6、讨论交流,形成活动计划。

(1)各小组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师提示: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及活动形式多样。)

(3)各小组根据评议,修改活动计划。

(4)各小组展示修改好的活动计划。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分小组拟订了活动计划,课外大家可以根据计划查找相关资料。

四、作业超市:各小组根据活动计划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以及资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汉字走过了一条有趣的发展道路。

二、出示阅读材料。

1、汉字的演变

2、认真阅读和研究表格,思考:

(1)从古到今汉字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从汉字的演变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是逐步从形象走想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便捷。

三、阅读<<甲骨文的发现>>

1、自渎课文,思考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2、指名说说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

3、谈谈读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

(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和善于思考,也学有新的发现。)

四、展示相关资料(被要求展示资料的小组,要作相关资料介绍,还可说说搜集资料中的见闻。)

五、小结。

这节课通过也课内资料,交流展示同学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我们对汉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也加深了对汉字的感情。课后一定要注意汉字的正确使用。

六、作业超市:从街头找出一些错别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错别字产生的危害,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组有错别字的词语

茶叶旦仃车象章照像圆宵汤元八鸽家俱另售像棋

1、同学们在街头小巷,商店门口是否看过以上招牌?看到这些有何想法?

2、动笔改正以上错别字。

二、"一字之差"的教训

1、师导:同学们正确使用汉字,规范汉字到底有何重要?请阅读<<一点值万金>>,读完后与同学交流一下读后感受。

2、生默读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并谈谈感受。

4、从身边事例体会错别字的危害。

(1)师导;同学们,"一字值万金"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像这样的教训还有很多很多。能把你在时间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跟同学们吗?

(2)生畅谈故事。

(3)交流听后感受。

三、展示社会调查成果。

1、小组长会标活动开展情况

2、各小组展示成果并作介绍。

师引导学生按类型展示。

(1)实物类:书记报刊,小型招牌广告,商标......  (2)照片类:大型商品的商标,各类事物菜谱,各种商品广告......  (3)记录类:电视字幕,公文,信函,传真......

四、学写调查报告

1、出示译本调查报告范本,学生自行研究如何写调查报告。

2、生汇报,师相继引导点拨:

(1)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的目的——发现会上的错别字,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对调查到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统计和分类。

(3)提出改进建议。

3、以小组为单位写调查报告,师巡视指导。

4、交流调查报告,评议。

5、根据评议修正调查报告。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充分认识到了错别字的危害,也知道了错别字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防止和纠正错别字应从我们做起,不写错别字,正确纠正错别字。

六、作业超市:

1、纠正错别字,找找自己作业本上的错别字,并纠正。

2、提出两三条纠正错别字的好方法。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汉字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汉字不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种特殊艺术的载体,从古至今,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喜爱。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书法作品。

二、欣赏阅读材料

1、出尔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2、欣赏这两幅作品并做出评价。

3、读读<<赞汉字>>。

4、用<<赞汉字>>一诗中的词语来赞美王羲之与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三、小小书法展

1、在综合性学习中,汉字书法欣赏小组为我们搜集了优秀的书法作品,举办了一次小型书法展、让我们尽情参观欣赏吧!

2、小结书法展活动情况。

四、作业超市:

"我是一个小小的书法家",动比写一张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综合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

1、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在这一次综合性学习中,认真拟订计划,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一定

有许多感受和收获吧。

2、学生小组内互说感受。

二、总结综合性学习情况

1、小组长作总结汇报。

2、评价综合性学习成果。

3、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这一轮综合性学习中,大家团结合作,勇于探究,敢于创新,不仅增长了见识,培养了能力,还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这次综合性学习虽然结束了,但对汉字的探究并没有结束。希望同学们参考材料中的提示,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探究汉字的有关问题。

三、作业超市:

巩固本单元学到的汉字知识,准备参加汉字知识竞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