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教案[热]

幼儿园大班教案[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5W 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大班教案[热]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要求:

1,通过看看、说说、做做,让幼儿了解标志有不同的含义。知道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的标志。家长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观察过各种标志。

2,背景图二幅。

3,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了解各种标志的不同含义。

活动难点:

能尝试制作生活中所需的标志。

活动流程:

理解各种标志——学会运用标志——尝试制作标志——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理解各种标志

1,出示标志背景图,观察:

1)这里有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让幼儿描述医院、麦当劳二个标志)

2)小结:看到了这些标志,就知道这是哪里了,标志是各种各样的,各种不同的标志代表不同的意思。

二,学会运用标志

1,认识常见标志,知道它代表什么,哪些地方适用这些标志。

1)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各种标志,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标志,看看哪些是你们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幼儿自由选择、讨论、讲述)

2)幼儿分别讲述,老师进一步帮助其理解并归类。

重点讲述:残疾人专用通道标志、公共厕所学会运用标志

3)归类:

A,不准做什么事情的标志

B,告诉人们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

C,表示一些危险信号的标志。

2,幼儿张贴标志

(在合适的场所贴上相应的标志)

老师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启发性地引导幼儿思考:这张标志贴在这里合适吗?

三,尝试制作标志

1,幼儿园需要标志吗?

2,那些地方需要标志呢?

3,幼儿尝试制作标志。

4,幼儿讲述:我设计了什么标志?代表什么意思?

四,延伸活动

幼儿张贴自己制作的标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而加减法也是刚开始学习。为了巩固加深幼儿对加法的认识,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动手能力,已有经念和数学水平设计了这节活动。帮助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减法,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的动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出6的加减法算式,并口述相应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红色、绿色圆形、牙签若干,数卡1-10、+、-、=符号每人一套,实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笔、杯子、饭碗、铅笔等)钱币卡若干(1元—6元)、6以内数加减法算式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法。

1、出手势表示、请幼儿说出算式。

2、 看卡读算式、等出得数。

二、学习新课。

<一>、动手操作(穿烧烤)。

要求:请幼儿用牙签穿出6片为一串的烧烤,而且要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圆形来表示。

1、提问:你们穿了几串烧烤?每串都是6片吗?是不是每串都用红绿两种颜色来表示?

2、请幼儿互相交流、讨论,说说能穿几串烧烤。

3、分组检查,及时帮助没穿对的幼儿。

4、老师动手穿一穿,然后小结:以两种颜色表示、6片为一串的烧烤,共能穿5串。

<二>、动手操作(看烧烤串摆算式)

1、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烧烤串,用数卡摆出算式。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摆出的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幼儿互相讨论,交流探讨,听听别人的想法。

4、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说,老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5、小结: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讨出来的,两个数相加都等于6,减法都是用6来减,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讨出的算式叫6的加减法。

三、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本次活动的'情况,对积极、自主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不够大胆表现的幼儿。结束本次数学活动。

四、延伸活动。

在益智区投放一些实物(标价为:铅笔1元、小毛巾2元、彩色笔3元、杯子4元、饭碗5元)的小商品,请两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为顾客进行买卖交易。如:一个小朋友要买铅笔和饭碗,售货员就要收取他6元钱,1+5=6。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本着突出《纲要》精神: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本次活动主要从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出6的加减法,在操作活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物体列出6的加法,减法算式,口述应用题,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操作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握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交流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个性化的鼓励性语言;尽量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呈现儿童学习数学:在玩中学数学;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意图】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正是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去探索求知。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感受杠杆、平衡的原理和现象,探索小丑倒立的原因。

2、学习填写记录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小丑2个;事先画好的小丑图片(贴好衬底)、底座(小杯子、油泥、吸管);

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文件夹每人各2个;幼儿记录表、笔、黑板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丑。

(1)出示双面范例小丑

“你们看过小丑表演吗?我这儿有个小丑,他会表演倒立,想不想看?”

为什么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会吗?幼儿尝试。

(2)2种小丑进行比较

为什么我的小丑能倒立,你们的小丑不能倒立?

(3)幼儿用硬币进行尝试

硬币贴哪小丑倒立。

(4)讲述自己的发现

把硬币贴在什么部位小丑能倒立?

为什么小丑手部贴上硬币能倒立?为什么贴在别的地方就不能?为什么要贴2个硬币呢?

总结:2个一样重的硬币贴在小丑手部,才能平衡,就能倒立了。

(5)尝试未倒立起来的小丑。

2、记录还有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

(1)启发幼儿讨论

除了硬币,还有什么材料能使小丑倒立?

(2)猜想并记录

小筐里有吸铁石、回形针、雪花插片和文件夹,我们来猜一猜,哪些材料能使小丑倒立起来,并把你的猜想记录在表格的.‘?’后面,可以的就打‘√’,不可以的就打‘x’。

3、幼儿实验

(1)用各种材料试一试,做记录

猜好的小朋友就用小筐里的4种材料分别去试一试,看看哪些材料也能使小丑倒立起来,试好后记录在表格的‘小手’后面,可以的打‘√’,不可以的就打‘x’。注意:每次只用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将幼儿的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为什么吸铁石和文件夹也能使小丑倒立,而雪花插片、回形针不可以呢?

总结:这4种材料是不一样的,吸铁石和文件夹重一点,所以能使小丑倒立,回形针、雪花插片轻一点,小丑就倒立不起来了。

(3)试一试不同的材料贴在小丑手部是不是也能倒立?

(4)尝试用同一种材料但大小不一,比如纽扣,但提供大小不一的纽扣去尝试小丑是否也能倒立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和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手势图片、纸板箱7只

活动过程:

一、游戏1——说说左和右

1、关键提问:你们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把话表达完整

2、热身游戏《我说你做》

指导要点:关注幼儿对左右的分辨

经验提升:要听清楚指令,分清左右,做对动作

二、游戏2——看图猜左右手(一)手掌图示

1、关键提问:

游戏规则一: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要仔细看了,这个手势是用左手做的还是用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是左手,就请你站到左边的蓝线上,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就站到右边的红线上

游戏规则二:当我说开始,才能走,5、4、3、2、1数到1时必须站好了,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就算输了。教师用关键词再帮助幼儿重新确认游戏规则

2、指导要点:

(1)让幼儿感受是手心向外还是手背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不泄气,再接再励

3、提升经验:要看清楚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图片做的一模一样

(二)手指图示

根据幼儿的意愿选择图片进行游戏

1、关键提问:看看和图片上的一样吗?

2、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大拇指、小拇指的方向

(2)关注幼儿左右手套圈的正确性

3、经验提升:除了要看清楚是手心还是手背,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二

4、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看看今天你获得了几个圈?

三、游戏3————隔箱猜左右手

1、关键提问:

这个是什么呢?这个箱子是干什么的呢?

介绍游戏的`玩法

3、指导要点:教师巡回观察幼儿两两游戏的情况,关注在上一轮游戏中获得圈数最少的幼儿。

活动:

这是一堂遇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区分左右。本活动通过三个小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正确区分左右手及相应的左右关系。陈老师在活动中不但特别注重个体差异,而且还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得到了培养。整个活动(设计的三个游戏)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提高了孩子的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的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诙谐、幽默的愉快情趣。

活动准备 :

木偶道具:老鼠、猫、一条肉、一担鱼, 磁带、圆舞板或木鱼。

活动过程:

⒈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去?我们一起去看看”。

⒉根据歌词操作木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⑴讲故事前半部,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 “他送的什么礼?一手?一手?” “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⑵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 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⒊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看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

⒋创编动作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⑴“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⑵“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 “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表情), 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

⑷完整地用动作表演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⒌学唱歌曲。

⑴“刚才的旋律你会哼吗?我们一起用 La来哼唱一遍。” 幼儿哼旋律。

⑵“请你们把刚才的故事加到这旋律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⑶重点掌握“它求小花猫呀别再吃自己”等附点的节奏。

⒍游戏 。

⑴手指游戏:(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⑵在座位上游戏:同座两人游戏两遍,一人当猫,一人当老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⑶教师当猫,幼儿当老鼠,歌词唱到“它求小花猫别再吃自己”时,老鼠要走到猫面前,歌词唱到最后一个字—‘你’时,老鼠才能跑回家。

⑷教师当猫或请一名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

⑸请3—5名幼儿当猫,其它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做小花猫得意的样子。

⒎活动结束(小结或在游戏尾声中走出活动室)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的空间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砖块的数量。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砖块若干。

2、遮挡关系复杂的图片四张(见活动材料)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让幼儿从中找出所有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能说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六个面、六条边、六个顶点、立体图形)。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方体”。

2、动手操作:搭积木。

教师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等16页,观察页面上的四个造型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搭建页面上的'一个造型。

第一组:搭建页面左上角的造型。

第二组:搭建页面右上角的造型。

第三组:搭建页面左下角的造型。

第四组:搭建页面右下角的造型。

请幼儿在桌面上搭建,四组的桌子依次并排,以便后面的观察和计数。)

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实施指导。教师重点观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幼儿是怎么搭建的,鼓励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建方式)。

3、请幼儿依次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计数每个造型分别用了几个立方体。

幼儿集团回答每个造型用的砖块数量。待幼儿回答完第三组和第四组造型使用砖块的数量后,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启发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找出造型看中被遮挡的部分。)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答案呢?(启发幼儿思考验证答案的方法:把造型拆散,数一数它用了几个砖块。)

请第一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三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一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请第二组幼儿分工合作拆除第四组搭建的造型,并恢复原型。

第二组幼儿商量谁负责拆除并计数砖块数量,谁负责恢复原型并计数砖块数量。

教师小结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和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4、出示遮挡关系较复杂的造型,请幼儿看图数立方体并说出其中被遮挡的部分。完成幼儿书上的练习题。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目的: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合理排图。

2、启发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述排图的理由。

3、懂得有了本领应为朋友带来欢乐的道理。

准备:

大图片一套,小图片若干。

过程:

1、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很好听的故事:《小狐狸的变身法》。

2、什么叫变身法?(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3、介绍第一幅图片。

(1)第一幅图片讲了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结第一幅图片的内容:一天,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

4、引导幼儿排列图片顺序。

(1)看见小兔来了,小狐狸会干什么呢?

(2)请幼儿仔细观察每幅图片,然后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排列图片。

(3)请个别幼儿排好图片后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4)教师按幼儿讲的顺序排出相应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及前后关系。

5、装订图书。

(1)有什么办法能够使图片的顺序不会搞乱?

(2)请幼儿按顺序在图片的右下角编上号码,并将图片装订成书。

6、引起幼儿对下次学习的兴趣,结束。

活动二

目的:

1、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清楚、连贯地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创编故事情节。

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教师用的图书一本。

过程:

1、我们最喜欢看《小狐狸的变身法》这本图书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3、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内容,要求幼儿把图中的背景和人 物的动作、表情讲述清楚。如当幼儿提出“小狐狸为什么要学变身法”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1)它用变身法捉弄了谁?它是怎样捉弄小兔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幅图片上找到答案?(第二幅。)

(2)第二幅图片讲了什么?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3)教师小结图片内容。

4、请你们再看一遍这个故事,也可以边看边轻轻地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5、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6、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有了本领,只有去帮助别人,才会有快乐,才会有真正的朋友。

7、假如不下雨,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和小兔、小狗重做好朋友呢?

8、下次我们把刚才讲的故事编成《小狐狸的变身法》第二集,好吗?

附:小狐狸的变身法

小狐狸得意地对爸爸说:“我学会了变身法,会变蘑菇,会变石头,还会变其他许多东西呢!”爸爸翘起大拇指说:“你可真了不起。”

正说着,小兔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是只笨小兔,让我“吱溜”变成个蘑菇来捉弄它吧。等它采的时候,我跳东跳西,让它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哈哈,就这么办!

小兔一瞧有蘑菇就去采,谁知蘑菇跳来跳去,怎么也采不到。小兔正纳闷,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兔,上我的当了吧。这蘑菇是我变的呀,哈哈!”小兔听了生气地走了。

正在这时,小狗走过来了。小狐狸一瞧:嘻嘻,这肯定也是只笨小狗,让我“吱溜”变成块石头来捉弄它吧。

小狗走着走着,忽然脚底下冒出块石头,把小狗绊倒了,小狗呜呜地哭了起来。小狐狸恢复了原样,得意地说:“瞧你这只笨小狗,上我的当了吧。这石头是我变的呀,哈哈!”小狗听了很生气。

小兔、小狗都不理小狐狸了,小狐狸趴在地上想:为什么它们都不理我呀?一个人真没劲,我得想个办法,和它们重新做好朋友。

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小狗、小兔都没带伞,正着急呢,小狐狸“吱溜”一下变成一把大伞,为小兔、小狗挡住了雨,它们又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