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9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4W 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教案精选【9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瓶盖印出大小不同的圆。

2、根据大圆和小圆的不同组合,运用简单的线条进行想象添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的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情操。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根据大圆和小圆的进行组合

活动难点:运用简单的线条进行想象添画

活动准备

1、范例和不同圆形的组合图,各种大小不同的瓶盖。

2、人手1份宣纸、水彩笔、报纸,调好的红、黄水粉颜料,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认识圆形,学习拓印。

师:有一群瓶盖宝宝去游乐场玩,可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了颜料。他们一点也没有生气。因为他们发现,每走一步都会留下一个漂亮的'脚印。

提问:瓶盖宝宝踩到了什么颜色的颜料,他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

二、教幼儿将圆形大小组合成形。

师:小瓶盖也想来玩了,瞧,他一跳一跳,跳到了哪里?

(大圆的里面,外面,旁边……学习圆形的不同位置组合,为下面添画环节铺垫。)

三、学习添画出不同的形象,幼儿操作。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1、教师交代作画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五、欣赏交流作品,结束活动。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把自己打扮成作品中的形象,在“动物狂欢”的音乐情境中,互相欣赏作品,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感受作品带来的成功感和快感。

小百科:圆是一种几何图形,指的是平面中到一个定点距离为定值的所有点的集合。这个给定的点称为圆的圆心。作为定值的距离称为圆的半径。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就是一个圆。圆的直径有无数条;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学习在线条内均匀地涂色。

2、 能坚持完成任务。

3、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提供一张画好毛巾图案的涂色纸、一盒蜡笔、供欣赏的毛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漂亮的毛巾

教师:你们看看这些漂亮的小毛巾上有些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

2、 出示未涂色毛巾示范

教师示范涂色,强调来回均匀有力地涂色,不要涂到线条外面去,可以用好多颜色来涂。

3、幼儿动手创作

(1)教师:下面请小朋友自己设计一条漂亮的小毛巾,用好看的颜色为小毛巾穿上花衣服。

(2)提醒幼儿大胆使用多种颜色在线条内均匀地涂色。

(3)鼓励幼儿坚持完成任务。

4、展示作品,简单评价。

提问:你喜欢谁的.毛巾?有些什么颜色?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是幼儿创造力和精神成长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方法刺激幼儿的幻想和感情,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把幼儿看成是一个沉迷于创作“过程”的艺术家,这个过程比幼儿作品更重要。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

小班教案《小河生病了》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水污染的一些危害,知道河水变脏的一些原因,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河生病了》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河水变脏的一些原因。

2、知道水污染的一些危害。

3、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清水、脏水各一杯;

3、“水污染的原因”的图片数幅。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小河生病了》。

二、提问幼儿:

1、小河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2、谁常在这里喝水、游戏?

3、河边盖上造纸厂和宿舍后,小河怎样了?

4、小动物们怎样了?

三、组织幼儿讨论脏水对人和其它生物的危害。

江河等水资源受到污染,水就成了脏水。有时脏水的颜色黑乎乎的,还有一股臭味,技术人员将水取样进行化验,还会发现水里充满各种病菌和有毒物质;有时脏水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但水里已含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毒素,如果人或其它生物喝了这样的水就会致病,甚至造成死亡。

四、讨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出示图片,请幼儿说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废水。一些造纸厂、化工厂、印染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水。

2、生活污水。每个家庭每天也有许多污水产生,如洗澡水、洗衣水、粪便水。

3、生活垃圾。许多人把江河当成大垃圾箱,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倾倒进江河里。

4、农药和化肥。残余的农药和化肥经雨水冲刷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两岸的树木被砍伐后,岸上的泥沙会流入江河,使河水变浑。

五、请幼儿谈谈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

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2、爱护花草树木;

3、垃圾分类处理;

4、建议父母使用无磷洗衣粉等等。

六、总结分享:请幼儿谈谈怎样为小河治病。

七、活动评价:

1、了解了河水变脏的原因。

2、知道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八、活动结束。

附故事《小河生病了》

美丽的树林旁边,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动物们在这里喝水、游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有一天,这里盖起了造纸厂和宿舍。废水流进小河里,生活垃圾也倾倒在了小河里。从此,小河生病了。小动物们没有水喝,只好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别出去寻找生存的地方。小河里的水越来越脏,越来越臭,它的病还传染给了河边的草儿、花儿和大树。

小朋友,怎样才能把小河的病治好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地创造神奇的汽车。

2、利用制作汽车锻炼幼儿剪剪、拼拼、贴贴的技能。

3.通过想象,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丰富有关汽车的知识,范图。

2.白纸、铅画纸,勾线笔、硬板纸、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导入活动,了解汽车的不同特征。

教师:小朋友,你们一定见过各种各样的汽车,谁来说一说,你见过的什么汽车?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汽车有好多种,他们的名字不同,车身也有着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过他们都有轮子,车灯、窗户、门等。不同的汽车还有着它不同的功能。汽车作用真大,假如有一辆神奇的汽车就更好了。大三班有个小朋友设计了几辆神奇的汽车,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神奇在哪里。

二、出示范画,引导幼儿分析并大胆设计。

⒈教师:你们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制作了汽车,神奇在哪里呢?

引导幼儿描述汽车,并从造型、图案、功能等方面说出其神奇。

师小结:我们可以改变汽车的造型、图案、特别是添置一些特异的本领,那就是一辆神奇的汽车。

请幼儿谈谈你想设计一辆怎么样的神奇汽车?它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

师小结:小朋友设计的汽车这么神奇,有那么多的功能,有会跑的,会飞的,会游的.,会跳的,会说话的,它们都有门、窗、轮子。现在就请小朋友把你想的神奇的汽车画下来,然后在硬板纸上画出分解图再剪下来贴在铅画纸上。

三、幼儿设计并制作神奇的汽车。

师提示:画分解图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1、主要的部分要先画,而且要大2、要合理按排,不要浪费纸、3、每个部分都要分解画下来4、一样大小的东西可以重叠剪。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制作版画。

四、评价活动:

师:(先完成的小朋友自由讲述给同伴或老师听)谁来讲讲你设计的汽车神奇在哪里?

结束句:今天小朋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下午我们一起来刷上颜色,那你们的汽车一定会更加的神奇而美丽!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我和小猪》是一个简短易懂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重复富有变化,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故事中将睡觉、吃饭、喝水等生活环节用生动的象声词来表现,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和理解。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孩子们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通过故事中小猪和鲁尼的生活情景再线,回忆整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我在幼儿园是怎样睡觉、吃饭、喝水的?”“怎样和小伙伴相处的?”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和表达生气、高兴等情绪。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本次活动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生活化的观念出发,遵循《指南》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将阅读故事与回忆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幼儿模仿“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等象声词,丰富幼儿语言,增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重点)

2、丰富象声词汇“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

3、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情感。(难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鲁尼”和“小猪”,谈话导入课题。

分别出示鲁尼和小猪,引导幼儿跟他们打招呼,并说说他们的长相。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与小猪和鲁尼打招呼→说说他们的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画面内容,挖掘幼儿已有经验,感受鲁尼的可爱。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分页观察画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声词。

1、鲁尼和小猪睡觉。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睡觉时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么睡觉的?

师:奥,困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呼噜呼噜”睡觉,(小朋友学一学他们睡觉的样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妈妈睡觉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爷爷奶奶呢?

(此环节让幼儿闭上眼睛,师幼轻声细语地交谈,在温馨的氛围中拓展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回忆、想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朋友细细的、轻轻的呼噜声→爸爸大一点的呼噜声→爷爷奶奶更大一点的呼噜声。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生活乐趣。)

2、鲁尼和小猪吃饭。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吃饭的样子,并说出:鲁尼和小猪是怎样吃饭的?

师:饿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但是,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此环节采用先合后分的办法,先出示鲁尼和小猪仔一起吃饭的图片,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画面,引导幼儿说出:饿了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然后单独出示鲁尼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述说,角色形象更清晰。从鲁尼和小猪吃饭联想到自己在幼儿园吃饭,结合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鲁尼吃完饭后漱口、帮助成人打扫卫生、洗手等关键环节。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内容生活化。)

3、鲁尼和小猪喝水。

引导幼儿猜想后说出:鲁尼和小猪喝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师:对,渴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咕嘟咕嘟”喝水。小朋友要注意了:他们会喝什么样的水呢?白开水、橙汁还是别的饮料?

(抓住幼儿喝水的环节,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要多喝水?应该喝什么水,为什么要喝白开水,引导幼儿尽量不喝饮料。)

4、鲁尼和小猪生气。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一说出:

呀!鲁尼和小猪这是怎么了?

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生气?

生气好不好?

那应该怎么做?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猜测想象他们可能是为了什么生气,让孩子们体验生气的样子,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表述,此时老师可继续跟进:他们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将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说出来并予以解决。)

5、鲁尼和小猪高兴。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后,分别说出:鲁尼与小猪高兴时的样子。

师:高兴的时候,小猪喜欢干什么——摇-尾-巴;鲁尼呢——蹦呀、跳呀、笑呀……

(此环节利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猜测小猪和鲁尼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满足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高兴的愿望。通过回忆讲述,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孩子们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高兴的事情,与故事中的角色形成共鸣。并懂得“开心是最重要的”,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泻泄。)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愉快和幽默。

观看课件,在轻松的音乐中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视听双重感觉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体验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感受。)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提供鲁尼和小猪的手偶,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在美工区,投放圆形纸板,引导幼儿绘制高兴、生气时的表情图。

附故事《我和小猪》

我的小猪说:鲁尼,你像我一样可爱呀!

是吗?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嘟咕嘟,喝水。

生气的时候,我也像小猪,什么样?撅嘴。

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小猪喜欢摇尾巴,我没尾巴,不能摇尾巴。那我摇什么?我什么也不摇,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小猪说:“鲁尼,你在干嘛呀?哼!吓我一跳。”说着他又把嘴撅起来了。

哈哈,我才不管呢!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装生气,你没看见,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摇呀摇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

2.学习按要求进行匹配,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依次引出动物,感知3以内的数量。

1、师:小朋友们看,这里是动物幼儿园。今天幼儿园开学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师:这是谁呀?(这是熊猫老师。)

熊猫老师很早就到了幼儿园,听!(播放羊叫声)谁来上学了?

有几只小羊呢?白白的羊毛像什么?

3、师:接着会是谁来了呢?(聚光灯效果)你是怎么知道的?猜猜有几只兔子?

小兔是怎么来的呢?(跳)那有两只小兔我们就跳两下好不好?

4、师:这是谁呀?

看看有几只小鸡?谁知道小鸡是怎么叫的呢?

那有三只小鸡我们叫几下呢?一起来学一学。

5、师:这时候,小狗和小猫一起来上学了。数数,小狗有几只?小猫又有几只?

评析:此环节紧扣活动目标一展开,采用听叫声猜动物,学动物跳、叫等方式依次引出动物,从而引导幼儿数数,感知3以内的数。此环节数学氛围浓厚,孩子们对于小动物们不同形式的出场也十分有兴趣,注意力集中,为活动的开展起了个很好的开始。)

二、匹配游戏,巩固幼儿对动物的认识。

1、师:小动物们在幼儿园里上课、游戏真开心。吃饭的时间到了,看看熊猫老师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呢?(青草、胡萝卜、小青虫、肉骨头、小鱼)

2、师:这些好吃的,应该分别送给谁呢?送几个呢?

3、师:送的时候可以和小动物说什么?

请一幼儿示范喂食,并学说“*只**(小羊),*棵**(青草)给你吃”。

4、幼儿操作。

师:老师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一份送给小动物的.食物,请你们从椅子下拿出来。想一想这些好吃的应该怎么送?送的时候要说什么?

5、师:我们来看看**碗里的食物是不是都是它最喜欢吃的呢?(送错的食物请幼儿重新送)

6、师:小动物们都吃到了各自喜欢的食物,真开心。放学的时间到了,我们来看看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播放录音,熊猫老师说了什么呀?

小动物的妈妈们呢?(原来她们都藏起来了,我们一起来找找。)

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喊她出来吧!(**妈妈,快出来吧!)

(评析:此环节以匹配为主,主要完成教学目标二,同时将喂食、找妈妈的游戏与目标一感知3以内的数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无形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结束活动。

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妈妈,真开心。他们都很有礼貌的说“谢谢,谢谢小朋友们!”他们很感谢小朋友们,那我们应该对他们说什么呢?

现在她们要回家了,我们也回去吧。

(评析:此环节是活动的结束部分,借助小动物们的感谢之意,让每一个天真的孩子都感受到成功与助人为乐的喜悦,延续着孩子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将小动物依次出场环节与为小动物找妈妈环节设计制作成白板课件。其中运用到听叫声猜动物,学动物跳、叫等方式引出动物并数数,根据动物的相应特征找出画面中隐藏的妈妈们的方式,让幼儿在白板课件的帮助下,通过听、猜、找等游戏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充分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而将给小动物喂食环节设计成幼儿动手操作,并安排在利用白板课件的两环节之间,做到动静结合,合理分配。将不同食物依次送给不同的动物吃,并能边送边讲述,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能让幼儿从中得到辨别与表述的提高。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意识到,在活动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应坚持以孩子为主体,充分相信每位幼儿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活动中还应提供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新知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a—b—a’乐曲的风格,理解小老鼠历险的故事情节,并建立音乐与故事情节相匹配的概念。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表现小老鼠找东西吃的动作,感受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避免与同伴相碰撞。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录音机,钢琴,猫的头饰。

事先学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一段欢快的音乐,一段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请老师和幼儿共同做小老鼠去历险,在感受音乐变化的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1.小老鼠们,今天鼠妈妈带你们出去找吃的好吗?不过你们可要紧紧跟着妈妈,当心别让猫给抓走了。

1)复习歌曲《我是一只小老鼠》

2)感受音乐的变化。(播放a段音乐)

二.播放 b段音乐,通过游戏体验猫捉老鼠的刺激和老鼠躲猫的紧张。

1)放音乐(低音,含减七和弦)

2)放猫走路声 (低音,强)1 55|1-|1 55|1-|……

强至减弱。问:现在猫走了吗?(没有)

你怎么知道猫还没有走?

减弱至无声。问:现在猫走了吗?(走了)你怎么知道猫走了?

3)游戏:猫捉老鼠。

4)第二遍游戏,幼儿做猫。

三、播放a’音乐,请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创编动作,并且能够完整地表演动作。

1)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

2)播放摇篮曲。

四、结束活动。

师:天黑了,小老鼠们,我们回家吧!

教学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根据动物耳朵的特点,大胆猜测动物。

乐意学念儿歌,感受问答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捉迷藏”图片;“小动物”组图;《谁的耳朵》儿歌音频及图谱。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捉迷藏”,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森林里的动物都躲起来了,只露出了耳朵。我们一起来猜猜这是谁的耳朵?

出示组图“小动物”,引导幼儿根据耳朵的特点猜测动物。

——看看谁的耳朵长/短/遮着脸/尖/圆/听的远?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谱《谁的耳朵》,引导幼儿学念儿歌,体验问答儿歌的趣味。

1、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是不是你们猜的这样呢?我们一起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出示图谱,带领幼儿学念儿歌。

3、幼儿分组念诵儿歌。

1)幼儿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

2)两组交换问答。

师幼互动,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哪些动物的耳朵有儿歌里所说的特点。

——你还知道谁的耳朵长/短/听的远……(梅花鹿的耳朵长、仓鼠的耳朵短、小马的耳朵听的远)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在语言区,投放不同动物的图片,如梅花鹿、马、蝙蝠等,鼓励幼儿观察图片上动物耳朵的特征,尝试仿编儿歌。

附【儿歌】

谁的耳朵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遮着脸?

兔子的.耳朵长,猫咪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遮着脸。

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听的远?

狐狸的耳朵尖,猴子的耳朵圆,小狗的耳朵听的远。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添上的方法使5个以内的两组物体变的一样多。

2、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两组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

3、乐于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小青蛙头饰一个;布置一个娃娃家(里面有4小板凳,其他根据情况设置)

2、学具准备:木珠若干。

3、《操作册》第5—6页。

活动过程:

一、预备准备。

师生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找朋友。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找朋友》一边走线。

二、集体活动。

1、变的一样多。

创设情境:小青蛙请客。

请5名幼儿上前来,一名幼儿头戴小青蛙的'头饰,师说:“小青蛙今天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做客,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客人?”

请小客人 坐小板凳(先只放3张小板凳)请幼儿自由讨论。一个客人坐一张小板凳,4个客人坐3张小板凳,够吗?怎样变的一样多?

“对不起,对不起,小青蛙赶快又搬了一张小板凳,现在够了吗?”请4个小客人坐板凳。

教师小结:一个小客人做一张 板凳,现在小客人和小板凳一样多。

2、游戏“坐板凳”。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摆放比幼儿少1—2张板凳或比幼儿多1—2张板凳。放音乐,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坐在板凳上,比一比,每组是幼儿多还是板凳多,怎样变的一样多?

三、分组活动。

第一、第二组:出手指。幼儿两人一组,两人一起出手指,谁出的手指数多,谁出的手指数少,怎样变得一样多?一样多时,双手击掌,以示祝贺。

第三、第四组:做《操作册》第五页的活动“整理书架”。

第五、第六、第七组:摆木珠,比多少。两个幼儿面对面,一起从左到右摆木珠,在规定的时间内,比比谁摆的木珠多,谁摆的少,少几个,添上缺的使木珠一样多。

四、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要把两组物体变得一样多,可以先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用1个对应1个的方法添上缺少的,或者数数少的物体少几个,少几个就添上几个。。

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