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有关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有关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3W 次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教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9篇)

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时,我把学生带到室外实际测量,先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各多少米,然后让学生步测后,算出一步的长度,再走一走四周,求出四条边的长度。为下节课学习周长打基础。接着又测量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长度,让学生想一想多少跟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一千米。室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本的长、宽、厚,手指的宽,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活动,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脑子想象,也就是把五官并用,在大脑里建立一个长度单位。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的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强烈的教与学的共鸣。

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勇于创新,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一有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质可供学生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因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对教育对象的伤害,不可低估。

伤害一,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学生的厌学,致使学习低效、无效。

伤害二,情感教育的缺失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固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健康的情感与健康心理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情感教育的得失,必然会转移到学生的心理之上,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偏多。

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多因素造成的,但教师是关键。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教学任务繁重,客观条件与教学要求落差大。一线教师既要面对一些越来越难管的学生,又要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强大的压力,既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面对现实不得不抓应试教育——教师常常处于两难的夹击之中,工作的压力,两难的处境,使一些一线教师工作生活得太累。于是,一些心理疾病也随之产生。有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率高达50%以上。北京教育科学院的一次调查显示,北京市有50%的中学教师希望改行,愿终生为教者仅占17%。时下,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爱发火,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教师缺乏好心情,学校就不仅缺乏温馨,感人的关爱教育,也会缺乏责任心,缺乏饱含浓厚感情的惩罚教育。这就是当前情感教育缺失的一个症结所在。

因此,要对症下药,首先要让教师从上述的两难处境中解脱出来,真正让其感受到从教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也是一种愉快的生活。其次,要真正让其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尊师重教的号召已响彻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更需要领导的理解与体贴。拥有了这些,教师才会拥有好的心情。惟有教师拥有好的心情,学生在校才会有好心情。师生都有了好心情,情感才会丰满,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心得体会 篇3

放开手,并不是说老师就放手不管,任其发展。而是不要用成人的想法来约束孩子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自由的发展,

在上一次的包饺子活动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去组织。首先,学生在安排组时遇到问题,问我是按现有的小组,还是自由结合,我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商量,去解决。然后各组中如何分工,由推选出的组长来安排。下午的包饺子活动,各组都能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远比我们苦口婆心的讲解要好的多。今年从洋思学校回来后,我特别注意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应用题后,我一改以往的做法,在练习时,我先布置几道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思考,一部分学生读题后就能顺利的解答出来;另一部分读题后,思路受阻,出现问题后再让会做的学生说思路,既帮助不会做的学生理清了思路,又让会做的学生锻炼了口才。同时,还让有不同算法的学生板书到黑板上。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拥有了学好的自信心,从而在良性循环中越学越好。

放开手,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个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难在那里:首先是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影响,对学生不相信,不敢放开手,结果学生在“这也不允许,那也不允许”的环境中,就什么也不在乎了。其实,这种“限制,束缚”,在今天还能对学生起多大作用。其次,因循守旧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制约。很多时候,我们看上去是让学生主动探索,但其实还是把学生的思维纳入一个固定的,不容质疑的模式中去。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就可以扼杀孩子创造的火花。

我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知识面,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与其还固守着那些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还不如适应新课改,新形势,真正相信学生,放开手让他们会走的更好。

教学心得体会 篇4

9月30日上午,我镇组织全镇语文教师观摩“问题教学背景下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活动以二年级的《坐井观天》和五年级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节语文课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案例,重点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为我们语文教师优质高效的课堂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指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对课文提出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意味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并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创造疑问,在疑问中体会课文深层次的内涵。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蔡兆琼老师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重点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透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用心性。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

1、张艳艳老师在本文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进入文中情景。课堂上张老师始终强调朗读训练,以读促思,读中感悟。通过反诘,引导联想,多种形式的读等一系列方式感情朗读父亲努力拯救儿子的过程,在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细腻,深入的把握中获得准确,细腻深入的体验,增强语感。教师非常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张老师细细分析,巧妙整合,紧抓题目中的“父”与“子”。通过创设情景,对比阅读和感情朗读使学生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让学生想象,在漫长的38小时里,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些环节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训练点,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句意,并在美好,情感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熏陶。学生积累了语言,内化了语言,并灵活的运用了语言,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用运的能力,获得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观摩此次研讨活动,我感到受益匪浅,让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更能把握教学目标和阅读教学的重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阅读和评价能力。”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学的主导者为指导者,尊重学生个性

2、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活动,我们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才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心得体会 篇5

近日,我读了刘仁增老师的《语用-开启语文教学的心门》一书,使我有了一些想法。我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一直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所级到高年级学过的那么多文质兼优的课文,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说话、作文却“词汇贫乏”。究其原因主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轻语言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强调把阅读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

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往往是很丰富的,但是,课堂是一个常量,我们既不能文本有什么教学价值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什么好教就教什么。因此,文本解读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根据教学的整体需要以及该课文在整个教材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诸多的教学价值中选择适当的核心价值点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如此,就能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一篇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具有语文特色的,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即关于语文的知识、语文技能,或者说只有通过语文课才能学到的知识;

(2)能够代表某一种类型文本的特点,而且可以起到“举一反三”作用的。

(3)通过学习和积累,有助于学生形成学生对语文现象的进一步理解、解释和迁移的,用于理解同一类文章、同一言语现象的。以《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课为例。本文的语言教学价值点至少有以下几个:(1)学习按时间(腊八——除夕——初一——元宵)的顺序来写的写作手法;

(2)民间风味的散文如何锤炼语言;

(3)比喻手法的运用;

(4)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5)如何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

(6)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7)联系背景,紧扣文眼,“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

(8)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练笔;

(9)利用课后的两篇小短文进行对比读,感受表达方法。如此多的教学价值怎么可能(也无必要)在两节课时间里全部完成呢?当然得来一番比较、分析、整合,选取本课的核心教学价值。

从课后思考练习、本课编排意图以及学段目标要求来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价值点的(1)和(4)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写作方法,且在以前的学习中较少接触和训练过;(2)的难度较大,小学生难以把握,可和(6)合并,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魅力;(8)和(9)是课后要求的训练项目,必须落实;至于(3)(5)和(7),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做重点训练,应予舍弃。这样一样,《北京的春节》核心教学价值点有三:一是在课文阅读及与附文的对比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二是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老舍笔下的北京年俗和语言风格;三是学习详略得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带给我们的是语言训练的扎实深入,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

以上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但是只停留在运用阶段,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今后我还要一如既往的学习刘仁增老师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教学心得体会 篇6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日异,虚拟仪器已经成为当今仪器发展,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在生活中可以说得是无处不在。因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说掌握虚拟仪器的开发技术是十分重要的。

回顾起此次,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一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不懂一些元器件的使用方法,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重新温故。

虚拟仪器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于我学习虚拟仪器和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愉快经历,使我知道,要学好虚拟仪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为虚拟仪器很难学,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翻一下身边的虚拟仪器教材,都好像是虚拟仪器的实际应用书籍,一般先介绍虚拟仪器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再是系统扩展和外围器件,之后讲应用设计。而且应用领域多种多样,涉及了国名生产的各行各业。所以学习使用虚拟仪器是相当重要的。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同学们那里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首先,衷心感谢老师在这一学期给我们辛苦地教学这门《虚拟仪器设计》课程。在授课期间,还亲自以自己的工程作案例详细给我们讲解,以实践的角度来教学,让我们理解更深刻。曾一度举出 各种例子,让我们真正接触到虚拟仪器的概念。

这次设计实验的目的为单片机与labwindows的应用与熟悉,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涉及到了工程的创建,面板设计,串口调试,上下位机程序编写等几个主要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应用实习项目。

开始的时候,刚做该课程设计,心情很恍惚。那种感觉正如老鼠咬乌龟——无处下手。还一度抱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经过多位老师的开导与鼓励,我静心地一步一步地去下手。刚编译的时候,还不停的报错,几度让我失去动力再继续搞下去。可是,时间没让我停下手去,每天晚上拿着老师的案例结合书本来读,模糊的思维开始变得明朗。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凭着努力与毅力,最后都攻克每个难点。虽然,这课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努力出来的成功,已经很开心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在日后的努力中,继续完善本设计,继续深入学习虚拟仪器。

通过这次的实际动手使我对labwindows软件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能够熟练操作。同时也体会到了labwindows软件的许多优点,它的界面逼真,操作简单,使其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兴趣。labwindows软件是一种专门为虚拟仪器应用而设计的操作软件。它其中有许多图库可供我们使用,这次设计中我就用了不少,大大减少了我的绘图时间,是我快速的搭建了我的设计系统。

这次的设计我完成了设计任务,包括程序编写和调试,感觉获益匪浅。其中程序的编写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感觉最费力的过程,几经调试,排查才终于写好了符合要求的程序,使整个系统按要求运行,可以顺利完成各种设计目标,也锻炼了我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了,还有暴漏很多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加以改正,进一步熟悉labwindows软件,充分的学以致用,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在这学期在我们身上的付出!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虚拟仪器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诚然是一门专业课,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同时又是一门讲道课,一门辩思课,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串口调试和运用方法;熟悉了虚拟仪器;了解了虚拟仪器基本组成和设计思路;掌握了labwindow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术,通过查询资料,也了解了虚拟仪器的光明前景。

回顾起此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过这期培训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新课改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执教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并通过几位教师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新的诠释,对北师大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

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要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另外课堂上应该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要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教学心得体会 篇8

我校在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经过近一年来的“班班通”教学实践,我个人深刻认识到:我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教学”。

首先,我们作为教师,在备课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下功夫。我们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布局,在备课前教师一定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和准备,不再向从前写写教案那么简单,也不是下载别人的课件就万无一事了,自己必须独立深入认真钻研,必须对准别人的课件认真取舍,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同时,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备课就使我们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我们的教学观念随着这高效课堂的教学,自觉和不自觉地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转变。我们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改变了。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也能及时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也常转变。例如:我在上英语阅读课时,就经常和学生们商讨,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会更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学,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上的资料和最新信息,利用了动画,声相等,使课堂生动有趣。同时,节省了原来课堂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思考和做大量的练习。这样的一节课,真正实现了“清”、“新”、“活”、“实”、“大”、“奇”。即:知识清、方法清、思路清、环节清、渗透点清;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落实;训练量大,训练强度大;设计奇特环节,探讨有价值的教法,出其不意,与众不同。而学生却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生再也不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课,而是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敢说这样的课堂不高效呢?

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实验班学生大多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强,速度快。为避免思维活跃的学生“吃不饱”,在学习每册教材之前,我都会对整本书做出统筹安排,让学生了解教材的构成,介绍单元主题及目录、教材整合的总体思路、各教学段的时间节点,圈定精读精讲和泛读自学的篇目,布置拓展阅读书目。在教授每一篇课文时,我都仔细揣摩作品的重点、难点和可深挖的内容,认真设计授课的切入点,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指导思想,根据“浓缩非重点”和“充分展开重点”的原则安排阅读教学,因文设教:有时将整单元的内容浓缩于两节课;有时一节课只求“一得一悟”;有时研讨某篇课文后再补充若干篇目,形成一个专题阅读系列。例如在学习《阿房宫赋》一课时,选取《六国论》和《过秦论》两篇文章,将三篇文章作比较阅读。在相同历史事件的描述中,运用比较的思维方式,使学生透过文本,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同一历史事件中找到不同的阐述角度和立场,进而得出不同的结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写作也是学生的“三怕”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片段、短文写起,这样学生就不会那么畏惧。不定期地给学生安排跟写作有关的特殊活动,比如、分类书摘,写随笔、时事述评等,化艰巨繁难的写作为轻松的练笔。即使常规写作,也鼓励学生能就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发表见解,要紧扣现实生活,尽量避免无病呻吟。高二的整本书阅读是红楼梦,暑假已布置学生阅读,高二开学初,我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谈论读红楼梦的心得,使全体学生对红楼梦有更深入的了解。期中考试后,增设“学生自主讲解诗歌”等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思路明晰、语言表述严密的文字,进而形成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登高才能望远,融会才能贯通。只有把一篇课文从单纯的语文课和繁琐的教辅资料中解放出来,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去观照,语文教学才能丰满起来,学生才能从中获得系统的、有生命力的知识。

对于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在抓好基础的同时,我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向深处和广处拓展,比如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时,其中有“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一句。上完这一课后,我设计了“古诗意象语词撷珠之猿声”这一个话题,供学生讨论。很快,学生就找到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猿母悲唤,自掷而死”等三十多个描写猿声的句子。拥有了大量的资料,然后讨论,学生得出了结论:除了少数作者着意于猿猴叫声的悠长灵动,借以表现轻快的心情之外,凌厉的猿鸣,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抒写悲愁。在这一研讨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积累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简单记忆“猿声”是专表哀愁的意象,上升到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意象含义的认知层面。

搜集资料,不仅使学生懂得寻找规律,以求融会贯通,同时也为写作储备了材料。孔子提倡“举一反三”,古人讲究“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要求他们多对照比较,真正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

在我看来,语文教学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师与学生、课本与课堂、课内与课外、考纲与考题、练习与讲评、方法与技巧、情绪与心态等许多方面做得更实,更细。老师要把每一个考点讲到实处,学生要把书读到实处,把每一道习题练到实处,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中自有千般味,师者拙守匠人心。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育的大海如此广阔,其中的奥妙无尽无穷。我的教育之路应该还长得很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投入更大的热情,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