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征文 >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范文(精选12篇)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范文(精选12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2W 次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良好家风故事征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范文(精选12篇)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很多幸福和谐的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家的家风和家训可以概括为老实做人、与人为善、踏实做事、勤奋节俭。我的家人是这样做的,也这样要求我们,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是村里有名的热心人;爸爸老实本分,是村里出名的老实人;妈妈勤俭持家,生活中勤俭节约,是邻里公认的。我记得小时候,我听到最多的夸赞就是“人家这孩子老实,跟他爸爸一样”。

但是,有一次爸爸的一位老同学来家里做客,说:“你爸爸上学那会儿太老实,你别像你爸爸那样,太老实会吃亏的。”当时,我觉得叔叔说的也有道理,我一时真不知道该不该做个老实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家人的勤劳能干对我影响很大,可以说什么农活都做过。所以,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从来不怕吃苦不怕累,因为我觉得这些跟干农活相比轻松多了。

十岁之前,爸妈不让我跟他们到地里干活,我就在家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收拾屋子做饭照顾妹妹,七岁时,我已经可以烙大饼。也许正是得益于那时的经历,我做各种家常饭菜得心应手,这点也成了我后来找对象的一个筹码。

那时,我就觉得长大了就应该多干活,这样长辈就能少干点。我爷爷经常和别人提起我的一句经典话,说我曾经对爷爷说,“我多干一点,爷爷就少干一点。我越长越大,就干的越来越多,爷爷慢慢老了,就可以干的越来越少”。我不记得什么时候说过了,翻译成现在一句很常见的话应该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我的家人做人老实,做事踏实,为人善良。爷爷在我们村里人缘特别好,他乐于助人,为人和善,认识爷爷的人都说他是个特别热心肠的人。不管谁家有事只要被爷爷碰到,能帮就帮。爷爷爱做小买卖,认识很多做小生意的,算盘打得也很好。记得村里谁家卖粮食,卖牛卖羊啊,都会叫爷爷帮忙。爷爷虽然没上过学,但算数能力特别强,有爷爷在场肯定能卖个好价钱,还不会算错账。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爷爷肯定会到场,端菜洗菜、烧火洗碗,忙里忙外,直到现在八十多岁了,他还会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爷爷还爱赶集,每次赶集都会问问邻居们有没有带东西的,于是每次赶集回来,他的小三轮都是满满的。一到胡同,就听爷爷喊李家的鸡蛋,赵家的大米,邻居们纷纷出来取东西,这也算“代购”了吧!

我爸爸的“名片”就是老实,自己吃点亏不要紧,从来不去伤害别人。受爷爷的影响,他一样喜欢帮助别人,在村里谁家有活需要帮忙,从来不会拒绝,总是尽力去帮着做。

爸爸其实差点做不成农民,他初中毕业后,村里征兵,爸爸各项指标都符合,而且算是很优秀的,村里已经决定让爸爸去了。就在这时,另外一家找到我家,跟爷爷和爸爸说,他家孩子多,挺困难,希望把名额让给他们。后来,爷爷和爸爸就把名额让给了他们家。

对于这件事,爸爸心中一直也很遗憾。村里为了补偿爸爸,推荐爸爸去县里农校学习,回来在村里做农业技术员,爸爸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农业合作社散了,为了养家,爸爸出去打工,爸爸老实人好,踏实肯干,在工地上也赢得了老板的赞赏,让爸爸学厨师,在他们工地的食堂工作。老板对爸爸很放心,把食堂交给他打理,爸爸跟这个老板做了二十多年。

我的家人都很勤奋节俭,首先要说的就是我的妈妈。记得小时候,我们一家人穿的鞋子、冬天的棉裤、棉袄,都是妈妈自己纯手工做的。印象中,妈妈总是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在家里做鞋底。我们小时候没有这么多零食,炒花生瓜子就是我们最好的零食。记得村里经常来卖饼干、方便面的,也可以用粮食换,妈妈一般不给我们买,如果妹妹哭,她会用粮食给我们换一点,还要用那些她从地里捡来的粮食。

妈妈过日子精打细算,能省就省。我小时候,家里电器很少,一台21寸的彩色电视看了很多年,洗衣机、冰箱到我结婚时家里才买,但直到现在他们也不用。每次回家,我都说:“妈妈年纪大了,别再手洗衣服,用洗衣机洗就行了。”她总说:“值不得,没多少。”其实,她就是舍不得那点电费。

从小,爷爷就告诉我,咱们到哪儿都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这样人家都喜欢。爸爸妈妈告诉我要好好学习,以后别再像他们一样种地。我一直记着他们的话,不管上学,还是工作以后。

在学校的时候,完成好学习的基础上,我很乐于帮助老师和同学。上学的时候,我一直担任班干部,认真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每年都会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奖状。工作以后,我踏实认真工作,作为一名医生,我用心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我一直坚持两点:一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处处为患者着想;二是学习好医术本领,为患者做最好的服务。

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的一个公立医院,在工作第一年就被评为北京市区级优秀医务工作者。在现在工作的这个医院,先后两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我喜欢医生这个职业,既然走上从医的道路,我一定以良好的医德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医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的,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要我们认真遵守好、传承好文明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会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我爱我的家,我喜欢我家的家风家训,它是我做人做事的准则,它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希望我家的家训能世代传承下去,不断去影响更多人,为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家庭贡献一份力量。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2

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邻居们常议论,说我们家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家风。

1963年,我和丈夫结婚时,公公已经过世,我们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丈夫每次出差回来,进屋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人,请安问好,然后才回我们的房间。他经常嘱咐我:“不管老人说什么,都不要争辩,按老人说的做就是了。”

事实上,家里的事无论大小,我都与婆婆商量着来,把老人的饮食起居放在首位,悉心照料。

北大荒冬天的气温常常在零下35摄氏度左右。婆婆先是患上了哮喘病,后来发展为肺气肿,一到冬天病情加重就下不了炕。每次发病,丈夫都把医生接到家,为老人看病打针。

1970年冬,中苏边境形势紧张,各地积极备战。当时,丈夫按上级的指示带领民兵野营拉练,期间不能回家。

那年除夕,婆婆哄着我一岁半的小儿子睡觉,不满六岁的大儿子跟我学包饺子。晚上九点多,婆婆突然发病,大儿子扶着奶奶坐上手推车,我则抱起小儿子,一起送老人去医院看病。经过抢救,老人总算有惊无险。

回到家后,婆婆一直气色不佳,心情低落。我知道她担心的是什么:寿衣、寿材都没准备好,万一我丈夫回不来,我一个年轻女人家张罗不过来。

一位邻居说:“你想办法尽量准备吧,就当冲喜增寿了。”

于是,一位同事陪我一路小跑儿到木材加工厂买木料、做寿材,又把几年来省下的布票全拿出来买了寿衣料,起早贪黑全部做好。婆婆见我一个人居然把所有东西置办停当,心里既踏实又感动,病情也渐渐好转了。

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从小就懂得孝顺老人。大儿子上小学后,每天放学便给奶奶倒便盆;小儿子长大一点儿后,也学着哥哥的样子为奶奶倒便盆。

1972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婆婆病情加重,丈夫急忙送老人去医院救治。住院一周左右,婆婆宽慰亲友们说:“我这辈子没啥遗憾了,知足了。”然后,就像睡着一样安详地走了……如今,我与丈夫都过了古稀之年,儿孙们也像当年全家人照顾奶奶那样孝敬着我们。

____年12月,丈夫体检查出肺癌,两个儿子立即带他去省城医院做了手术。大儿媳在医院伺候了十多天,每天像女儿照顾老爸那样为老头子擦脸、拍打后背。大儿子只要听说有助于术后康复的食品,就买给他老爸。小儿子怕晚上睡着了老爸出现意外,就用布条一头系在自己胳膊上,另一头系在老爸胳膊上,只要老爸一动,他就会醒。

如今,8年多过去了,丈夫已经康复。我俩常感叹:如果没有孝顺的孩子们,哪会有幸福的晚年。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3

我的老家在东北的偏远农村。我们家普普通通,没出过名人,也不是当地的望族。虽没有传承下来的成文家规,但带着泥土气息的朴实家风却潜移默化,伴我成长。想起家,想起父母,一个个画面浮现在脑海。

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主动承担下来奶奶家的农活儿。每年的春假,父亲都会带着我帮奶奶家干活儿。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都要用铁滚子压实翻新的土壤,俗称“压滚子”。当时还太小、不懂事,每次“压滚子”都有畏难情绪。父亲看出来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说,“你爷爷奶奶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多帮他们分担点儿农活,他们就能少挨点儿累。儿子,你听说过‘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典故吧……”小时候的自己,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

直到去年清明小长假回老家探亲,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母亲花白的两鬓,心头一动,放弃在家休整的念头,主动提出帮父母打理菜园、准备春耕。妻子用手机拍下我“压滚子”的画面。画面里的自己,按照小时候父亲教我的动作要领认真地“压滚子”。猛然间回想起父亲当时的话,恍然大悟,当年父亲带我干农活儿,就是要提示我不忘感恩。

母亲是村里的小学教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从教30多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一天,母亲的QQ号状态忽然改为“无须扬鞭自奋蹄”。我好奇地问了下她最近的工作情况。原来,学校给她安排了一项任务,让她退休前再带一届一年级学生。母亲说,“说实在的,谁也不愿意带低年级的学生,孩子小、太操心。但是每次看到班里这帮孩子们,都会想起你小时候。心里想,用多大心思教你就得用多大心思教他们。”“您身体不好,差不多得了,不能太拼啊!”我心疼地说。母亲却严肃起来,“不好好教哪行啊,干一天就好好教一天,教学生要对得起良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年的教师节,母亲都会收到学生们从全国各地发来的祝福短信、微信和明信片。她培养的学生很多已为人父母,有的甚至宁可让下一代晚上学一年,也要把孩子放在母亲带的班里。一名普通小学老师,给自己的学生心里留下如此深的烙印,背后的付出可想而知。

现在想来,母亲的那句“对得起良心”,最朴实,最真挚,也最崇高。

……

虽身在他乡,往事却历历在目,对家的思念越发浓厚,对家人的爱也越发浓厚。

做人学会感恩,做事对得起良心——父母言传身教的家风虽朴实无华,却意蕴深厚,让我受益良多。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深化拓展,就有了对同志、对组织的感恩;把做事无愧良心一以贯之,就自然能不忘初心,兑现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这是生命之外,父母给予我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4

儿时起,妈妈的这句话就时常响在我们的耳边。那时候,我们都似懂非懂,但知道:人,要有教养,要辈辈传。

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北方的俗语,也真正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对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模仿,是一种家风的传承。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现如今我们兄妹四个各自成家立业,也算事业有成,最主要的是我们及我们的孩子们都孝顺。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家祖代相传并引以为骄傲的事。父母虽然没给我们讲有关孝顺的大道理,但我们是从小看着父母对长辈的孝顺、对亲人的关爱长大的,孝老爱亲,在我们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人。本是六口之家,但先是老舅来读书,几年后,老姨参加工作住到我家;老舅当兵走了,姥姥、姥爷搬到了我家;后来四舅的儿子来学前班读书,一住就是近十年……我们从没听见父母喊苦、说累,看到的都是每天微笑的面孔。

至今,姥姥瘫痪在床的画面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那是1993年春天,一向要强的母亲哭了,哭的特别伤心,姥姥瘫痪了!从那时起,母亲每天下班回家,不仅忙家务,还要侍候姥姥,擦屎擦尿洗身子,每天定时背着姥姥去医院针灸,回家来锻炼腿部肌肉。50多岁的母亲每次帮姥姥锻炼完都是气喘吁吁,大颗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紧接着是大块的尿布一堆又一堆的浆洗……

母亲怕屋里有味,无论春夏,还是秋冬,都是在屋外的院子里给姥姥洗尿布。春秋还好,冬天,冒着刺骨的寒风,放上些热水也转瞬变冷,母亲的手粗糙开裂。都说老年人真的像个孩子,由于瘫痪在床,姥姥时常大便干燥,医生让吃果导片,姥姥就偷偷多吃,结果又止不住,弄得满炕都是。母亲依旧耐心收拾,没有一丝怨言。

正是父母的孝老爱亲感染着我们,我们兄妹四人从小就都非常懂事,都会做饭、做家务,还从不吵架。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烧柴都靠自己家上山弄。父亲母亲领着二哥去树林里砍柴,大哥领着我和弟弟在家做饭。大哥也还小,就蹲在锅台上做饭,我负责烧火。等父母他们回来的时候,饭也熟了。

那时生活比较困难,父母又怕耽误我们长身体,每天中午都吃饺子,但大多是菜馅。中午下班回家,全家动手:和面的,剁馅儿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烧水的……边干活边讲着见闻、笑话,忙的不亦乐乎!等到大哥上了大学,每到寒暑假,我们哥几个就成了家务及做饭的“主力军”。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更是无需父母动手,大哥、二哥掌勺,我备料,弟弟负责做米饭、摆放碗筷、酒水等,父母偶尔监督一下,挑挑毛病,真是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直到如今,我家过年都是大团圆。大哥住在呼和浩特,弟弟远在山东,但每年春节务必回家。虽然只有几天的假期,虽然要开十几个小时的车,虽然旅途劳顿,可到家后没有谁歇息,马上开始“战斗”:我们哥嫂弟妹七八个争着当主厨、备料,一日四餐,餐餐丰富;席间推杯换盏,题词助兴;餐后轮流陪着父母玩牌,哄他们开心;睡前全家围坐在一起,说各自的工作、生活,滔滔不绝,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父亲母亲总是看看这个,瞅瞅那个,笑得合不拢嘴,眼里满是自豪。

“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现在这句话又成了我们这一代教育子女的“名言”。我的侄子、侄女、女儿、儿子耳濡目染,也是“孝”字为先。你看:我那十岁的儿子正在为姥姥、姥爷开门……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5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姐姐是一名人民教师。记忆中祖上没有什么名人,也没有成文的家风家教世代流传,但家中父母和姐姐为人处世的方式和一些朴素的言语,简单平凡却不乏大道理,在无形中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

记得有一次在家中收拾衣服,看到有些破旧的衣服就收拾到一边,准备扔掉。母亲看到放在一旁的旧衣物就问道:“这些是准备做什么用的?”“已经都旧了,收起来准备一起扔掉”我答道。她二话不说,弯下腰来,一件一件拿在手中摩挲,随后说道:“这衣服虽不能穿,还能做其他用途呢,先别扔,放我那里。”之后,母亲做起了手工活,将衣物裁剪成擦地的抹布,别说,用起来还挺顺手。慢慢,我才明白,母亲的勤俭节约,不仅仅是节省钱,更重要的意义是对于资源的珍惜、对自己与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巷子干净了,心情也跟着清爽了”

老家的房子是一个巷子口内带院子的平房,父亲每天早上都会打扫卫生,用扫帚清扫灰尘,不只是清扫自家屋内和院子,连整条巷子他都会一并扫一扫。在不理解父亲做法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问他为什么每天都要扫巷子,住在巷子里的又不止我们一家,别家怎么就不扫一扫呢。他的回答是,做任何事,都不要管别人怎么想怎么做,做好自己就行了。巷子虽然是公共区域,但也是通往家的必经之路,看到巷子干净了,心情也跟着清爽了。在他的话语中,我懂得了父亲不只是爱自己的“小家”,也爱公共区域里的“大家”。有的时候周末回家,我也会拿上扫帚扫一扫巷子,在扫除巷子灰尘的同时,也扫除心灵上的灰尘。

“多读书,读好书”

姐姐一毕业就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当教师,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了,在这七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对学生们的要求很简单,只有两句话:多读书,做好人。她经常鼓励学生们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教育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在她心中,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注重言传身教。她不仅对学生严要求,对自己也是一样,要求自己每月至少读一本书,范围广泛,散文、诗集、自传、小说等等,她会根据当月的心情挑选书籍去阅读,一边读还一边作记录,慢慢地,读书成了一种习惯,成为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开始喜欢上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去忧解烦定心性,陶冶性情美心灵。

去年年底,我通过遴选考试考入县纪委宣传部工作,工作以来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对我提要求,要认真工作,不要怕苦怕累,宁愿多干活,不要多抱怨,要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母亲的话简单朴实,我也牢记在心,在学习上认真踏实;在生活中,对待身边的人毕恭毕敬;在工作中,扎实稳重,勤恳能干,愿意帮助别人。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要有严明的法律法规,人们才能有序的生活。一个家庭要有良好的家风家训,每个成员才能健康、幸福地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父母从小就教育我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我也一直遵循着“孝顺、诚信、勤劳、大气“的家训成长着。

“百善孝为先”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训,一直在我父母的身上实践着,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在父母的身上我看到了特例。奶奶十年前患了皮肤癌,一开始对生活还没有什么影响。可近些年因为她年岁的增长,身体抵抗力降低,皮肤开始溃烂,经常会发烧。一年半之前又摔了一跤,直接就下不了床了。奶奶有9个子女,都生活在萧山,只有我爸爸一人在外地工作、生活,大家商量每户人家10天,轮流照顾奶奶。原本照顾奶奶的事情可以出点钱由其他的亲戚代劳。可爸爸不同意,他说:“奶奶辛苦一辈子,现在她需要我照顾,作为儿子这是我必须做”。即使在他自己身体不佳的情况下,每次只要轮到他,他再忙,都会安排好工作和妈妈一起从舟山赶过来照顾奶奶。爸爸工作忙,平时在家其实不太会做家务,可是在照顾奶奶时,我发现他却一下子能干了不少,帮奶奶换药、洗衣、做饭,不嫌脏不怕累。特别是奶奶去世前的一周,爸爸更是没日没夜地照顾奶奶。奶奶走的那一天,爸爸一直守在她身边,看着她安详地离去,爸爸才安心

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我,影响着我。我现在在外地工作,平时照顾父母的机会不多,但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有空就打电话问候一声、有时间多回家看望他们,能够尊重他们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合理建议。

“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孝敬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做好榜样,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7

我似乎总是在行走,在没有远途的跋涉。却总想翻越丘陵去抵达心中的梦境。有时候岁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针尖般刺痛心房,每当痛的,累的,想哭的时候,我总是会习惯性的抬头看看天边那一弯明月,“它”挂在我心头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触,便会抖落一地的正能量。这正能量如鸟般,从天边飞来,并借我一双飞翔的翅膀,给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弯明月便是我的家风!

我的性格品行习惯,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爷爷教育指导我。在爷爷眼中,家风家训体现了一种社会风俗,处事人情,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且对以后的成长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爷爷生活在毛主席的那个年代,所以总是会拿毛主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思想来指导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将此看做是我的家风家训。虽然爷爷教育我的内容没有《颜氏家训》中内容那么广泛,基本上就没有涉及到儒学,道家,佛家,史学等内容。 但对我的影响就是那么深那么远。

流年依然无恙,岁月寂静如初,回忆往事,原本以为可能会遗忘的事情却一件也没能忘记。看着那张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时候,在暑假的一个下午,微风正好,阳光也是恰到好处,爷爷就在圆桌上练起了书法,虽然没有怀素,张旭写的那样变幻无穷,疾风驰雨。但我从小到大对爷爷的书法一直称赞有佳。在那天午后,爷爷的那席话对我的印象至深,也许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书法”。爷爷那时候总是在讲,书法要心静,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虚无的水墨尽情游弋,这就是天然不雕饰。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华即便将自己隐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积岁的尘泥里,依旧会发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闲看天边云卷云舒,笑看门前花开花落。也许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毛笔字。有时候翻看爷爷写的字,总感觉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诉我,一切的纠缠,世间的冷暖,生活的贫富,转瞬即是烟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琐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我在亲戚、同学、朋友眼里总是那样开心向上。想想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谢我的家风家训,说的朴实一点那就是爷爷的教导。

其实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有时候有些说不尽的记忆,但又感觉深刻的记忆变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

我的爷爷年轻时就像红尘中的一只孤雁,飘零人世,尝尽情味。也许因为他的“执着与倔强”才会让他被众人所嘲讽和不理解,在爷爷的那个年代,下地干活,喂猪喂羊才是他所应该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将读书当成正业!但爷爷厌恶与自己同龄少年一样无所事事,这样注定一辈子死守农业,带动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当然爷爷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爷爷那时候有了爸爸之后,总是会讲那些峥嵘时代的风云人物给爸爸听,崇尚他们忍把热血洒红尘,甘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品德。教导爸爸要作一名有为国做贡献的人,也许就是在爷爷的教导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为一名商人,履行着爷爷对他的那句忠告:“规行矩步,安辞定色”。也许爸爸取得的这一切,追其源依旧是要感谢家训家风!

有时候,在农村就经常听到对孩子的一种评语:“没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时候从一个人说的几句话,走的几步路,甚至几个细微的动作表情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家庭印记。想想在之前那个封建社会,一个人是否是世家贵胄还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为何?追其源就是一个人的家风家训。故此有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过程,唯一感谢的就是有一个好的家风,现在我出门外出求学,爷爷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说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还是临行之前的那封信,爷爷在信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其实人家都说人间就是剧场,那些穿行在凡尘的众生,每日在忙碌地编排一场叫做生活的戏。我想我们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记住做纯粹洁净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时候一个人孤身在外,在每个选择的渡口会遇到很多难题,无论是对错,我会选择坦然面对,因为懂得一句话“世上没有人亏歉你,所以无需抱怨任何人”。

谢谢生命中生存在这个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个令我自豪的家训,而我就是这样幸运遇到了他们,成为了这样一个被温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风,家训永远传承下去,继续温暖着一代一代的幸运的人儿..........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8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最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又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此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

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传承好家风作文一百字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9

古往今来,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王侯将相,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家族,必是有严格的家风家训之家。自古以,老祖宗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忠孝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训的永恒主题,家风家训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训,让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给儿女们无穷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里随时随地用言传身教所传递出来的一份信念。如何言传声教呢?孝敬长辈,爷爷奶奶家离我们较远,但逢年过节及爷爷奶奶生日爸爸妈妈总会专程带礼物回家陪他们,最近爷爷身体不适住院,爸爸很忙,是妈妈一个人照顾我们全家老小,每天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还要陪侍爷爷输液、送饭。爷爷奶奶很过意不去,说太辛苦妈妈啦,爸爸工作很忙,但进门就会做家务,很体贴妈妈,但妈妈从不说累,总是笑眯眯的,她是我们家的福星,也是我和弟弟最好的榜样。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还要求我做到起居有节,守时守信,做一个对自己有担当的人;公众场合吃饭要用公筷,在家吃饭要小声交谈,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一粒粮食;零用钱自己保管,平常做家务有奖,但是妈妈要求零用钱不能乱花,要做到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不论在哪儿,遇到长辈先问好,遇事请求时,要谦恭有礼。

家训是什么?家训是老祖宗给我们留的规矩,我们能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黎明即起,庭堂内外打扫整洁;到了黄昏查看门户。一粥一饭,当想着来之不易;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这些道理粗浅易行,但在当下来看确是渐行渐远,我要紧记这些家训,严于律行,世代传承。

家风、家训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道德规范,更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10

优良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多年构成的为人处世的风尚,或叫家规、家风、精神、品格等,包括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动准则。构建良好的家风最重要的是家长或家庭的主要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行动的认识和体现;其次,是家庭的规则,家庭规则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的教育非常关键;最后有着良好传统家风的家庭,在中国自古到今最重视的是子女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素养,构成良好的思惟方式、处世原则、行动规范,从而代代相传,代有提高,家庭的文化,良好的家风。

做好家风家教的宣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在新的历史时期,这项工作也面临功利主义思想在社会的蔓延和渗透,家庭结构变化导致的传统家风家教资源流失,我国成年人教育传统的缺失以及电子产品对家庭日常交流时间的挤压等挑战。因此,倡导和培育优良的家风,让千家万户的日子越过越好,是最深层次的民生工程。

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也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能建立,必须依靠家庭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人人建设,世代弘扬。其中,起举足轻 重作用的,是家庭中的父母,家族中的长辈。中国许多古人为了让后代品行端正,防止儿孙误入歧途,走上邪路,为家庭成员制定了系列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成为家中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就是家规。不少家庭家族的家规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谆谆叮嘱,阐理透彻,不仅有神圣的权威性,而且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虽历经沧桑,依然能让人启悟,让人警策。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养。良好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家庭的德行素养。在今天很多人都忙于工作、事业而无暇顾及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理当值得我们深思,这不是因为时间与距离的阻隔,更多的乃是我们忽视了家风的力量。良好的家风,能成就孩子一生;而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应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做父母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让良好的家风伴随孩子一生成长。

今天,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城乡文明建设带动家风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长教育。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要放在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要运用各种方式,多方配 合,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制度。

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妇女素质提升相结合。良好家风是人成长进步的起点。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家庭教育工作相结合。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回顾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只有把的良好风气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脉中,不断地规范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法,良好家风才能坚实并历经风雨传承下来。只有让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生共长,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最近,电视上举办的一个节目搞得不错,值得称赞。节目内容即“家风”教育在社会发展上的作用。这个内容在当今社会的确很重要,宣传中华精神文明,弘扬“尊老爱幼”光荣传统。我们要从家庭内部做起,从社会基层实际生活出发,开启心灵窗户,传承伟大的民族精 神,对社会未来发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会最小组合单位,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分子。没有小家庭就没有社会大家庭。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的光荣历史。在传统思想教育史册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还有家风教育汇聚成中华精神文明的核心。在这百花盛开的园地里有许许多多代表人物,人们把关公、岳飞等人物塑造成“仁、义、礼、孝……”的化身,以忠孝为人生必须遵循准则,光荣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家教在传统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会上大多数的家庭,继续秉承祖先的教诲,弘扬光荣传统,勤俭持家过日子,以尊老爱幼为出发点建设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对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值得称赞,值得渲染,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向前发展进步。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人人向“钱”看齐,社会上滋生了一种畸形的思想观念:金钱至上。在这种极其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对中华传统的精神文明冲击很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起到负而作用,而且影响极坏。一些人在社会公共活动场合上公开宣称:良心值几个钱?可以断言,“良心”无价之宝藏。“良心”是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

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维持人的生存必备基础。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准则,是纯洁心灵中的核心,参与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公德规则。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为规则将是杂乱无章的,也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关系和睦、和谐,融洽,这与良好的“家风”,传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家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输文明的思想,启蒙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在经济发展大浪潮下,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传统的文明不能遗弃,中华文明精华不能丢掉,要坚持弘扬传承下去,东方古国文明风采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华民族行进在世界舞台上,要有风度,有神韵,展示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精华,优良的“家风”教育在此会发挥出积极作用的。

总之,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11

“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谨夫妇,端品行,习勤俭,遵法律,慎交游,训子孙,睦乡邻,厚宗族,爱国家”,282字熊氏家训,涵盖为人处世方方面面,滋养熊氏子孙300余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5日,走进鄂州市梁子湖区太和镇狮子口村的熊家坳湾,每家每户门前、厅堂张贴的熊氏家训,引人注目。在熊氏祠堂前,老人们正翻看族谱,教导春节返乡的年轻人学习家训。

熊家坳湾乡风文明理事会会长、53岁的熊良胜说,熊家坳湾自康熙十八年,一世祖熊世泰从梁子湖边熊思钦湾迁居到两座狮子山间的平地开基后,七世同居,百余人同财共食,孕育出以“敦厚、仁慈、勤劳、纯朴”为精髓的熊氏家训。

熊氏家训载入族谱、家谱,代代相传,家家户户以家训教育孩子。熊良胜称,自己年幼时相当顽皮,一次到隔壁湾子偷吃西瓜,父亲得知后,不仅以棍棒惩戒,还责令他到祠堂下跪,直到背会熊氏家训中“端品行”的所有内容方可起来。

如今,熊氏子孙不会动辄被责罚下跪,但家训传承及长辈言行举止已潜移默化融入血液。在南京一所大学任教的熊高强说,游子在外,待人接物仍时常记着“不给家族丢脸”,家训中的“慎交游”,对其影响最大,提醒他言行端正,交友慎重、真诚。

熊氏家训中有一条是“睦乡邻”,熊家坳湾25户遵此教诲,至今仍亲如一家。除夕夜,族人自发买来烟花、糖果、瓜子,架起篝火,围坐在电视前,一起观看刻有家训的光碟,看完后还相互交流。大年初一,晚辈媳妇要挨家挨户给湾里长辈倒茶,敬的是红糖水,寓意甜甜美美。

平时日,湾里有事,或谁家有难,族人必争前恐后出钱出力。在去年启动的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少村民义务修建村道、清理沟渠,无偿让地……为修停车场,村民熊宣华自愿拆除了厨房;中心广场安放健身器材,需拆除村民熊先华的牛棚和杂物间,他二话没说,就将其让出,还义务帮湾里管理水塘、浇灌花草、维护上山景观道等;常年在银川做建筑生意的熊大斌,去年特意赶回老家,发挥己长,带领施工队建设美丽乡村,问及为何要搁下生意来做义务,他憨厚地说,“为湾子尽一份绵薄之力,应该的!”

在家训滋养下,村民的敦厚、仁慈、纯朴,不只对族人,而是早已深入骨髓。去年9月,鄂州市文联、作协组织采风活动,一众人在熊家坳湾露营。当晚文娱活动现场,村民们给采风人员端茶送水,担心采风人员露营寒冷,又送来空调被,看到被子不够用,深夜派人到街上又购回十多床新被子。女作家徐丽玲禁不住高歌一曲《父老乡亲》,来表达感激之情。

为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该湾将宗祠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十佳婆婆”“十佳媳妇”“美德少年”等,整理出《牵手香樟》、《三炷香》、《狮涎泉》等历史传说、名人故事等,将其打造成梁子湖最美乡愁地。

良好家风故事征文 篇12

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孩子的未来其实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一、 以身作则,为孩做表率

是否还记得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第一个镜头,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年迈的婆婆端来洗脚水,为婆婆洗脚。下一个镜头,则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很费力却很开心的朝着自己的妈妈走去。广告语是: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广告中的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该怎样对待父母,如何敬老人,孩子也就从妈妈的行动中学到了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作为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就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引导孩子。

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知道这个道理。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非但不能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给困惑中的孩子以正面的引导,还因为自己的还习惯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不良行为,孩子耳濡目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知不觉就被同化了。孩子本无过,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力,至于向哪个方向推,就取决于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了。一个合格的家长必然懂得,即使我们培养不出天才,至少也应通过自己的模范言行,为孩子从小奠定一生的良好基础,使孩子逐渐形成在知识经济社会能够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让勤奋、进取、理性、公正、民主、诚信、理解、同情、团结等成为孩子自我完善的目标。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家长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至少,应当向那个目标努力。

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应达到十点要求:①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②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③父母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谅解;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⑤父母和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⑥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⑦对孩子提出的问题;⑧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⑨在孩子的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⑩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的要求,既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家长只有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给孩子做好表率,孩子才能跟在家长的后面学习他们的优点,从而变得更优秀!

(2)做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家长

每个家长都会教育孩子,做错事后一定要改正并道歉。但当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时,有的家长却很少甚至从不道歉,尤其是不愿向孩子道歉……殊不知,父母学会向孩子道歉,正是家庭教育中德明智之举。当孩子“闯祸”之后,一些父母由于一时冲动,往往会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批评或惩罚。事后,父母又往往会后悔。这是,倘若父母能真诚的向孩子道歉,用自己的行动补救自己的“过失”,则可以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并让孩子从中受益。相反,如果父母不在乎孩子的感受,错怪了孩子仍理直气壮,伤害的将是孩子的心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说错了话,办错了事,甚至是冤枉了孩子,都是难免的,关键是发生问题后父母怎样处理。父母与孩子相处,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能摆家长架子。错怪了孩子就要主动道歉,而且态度要诚恳,不能敷衍。有些父母认为这样做会有失尊严,其实不然,孩子是明理的,父母向孩子认错,会给孩子树立有错必改的榜样,会使孩子由衷的敬佩父母的修养,从而更加信任父母,使一家人团结和睦,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做到向孩子认错呢?向孩子认错时,父母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父母要改变观念,放下思想负担,正视自身的错误。“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权利”,同时,每个人还有改正错误的义务,不可能因为为人父母了就不会犯错误,也不可能因为孩子的爱戴而使错误消失。既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那么犯了错误之后应该认真地改正错误而不是试图掩盖。

第二,父母道歉的态度很重要,不能太过于生硬、轻描淡写。孩子是十分敏感的,很容易就能意识到父母是不是在敷衍。因此,父母应用真诚的态度来道歉,不要碍于面子或者身份而不愿意最自己的孩子道歉或者略微的说一下。

第三,要想让孩子从心理上接受父母犯错误的事实,必须与孩子多交流。通过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会犯错误的,但是,自己绝不是故意要伤害孩子的感情,看到孩子伤心,自己也很内疚。孩子只要感受到父母的悔过之情,自然就会理智的对待犯错误的父母了。

总之,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也应该带头去做并认真做好。当父母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要敢于向孩子认错,孩子才会感到父母的话真实可信,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骗人把戏。这样,孩子就会自愿自觉的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并在犯错后勇于承认。父母勇于向孩子认错,这是一种无言的人格力量,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1937年撰写了一篇《怎样做父母》的文章,他在文中指出:“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的好。养鸟、养鱼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家长作为孩子“人之初”的教育者,必须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得以提高。第一,对子女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如何教育,最终要把子女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一切重要问题都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和家长的素质。家长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就可以正确的知道家庭教育,为孩子营造一个利于其成长的氛围。第二,家长的自身素质,其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的作用。

赵忠心老师说过:“孩子思想上的误区,首先要进行反思,因为孩子往往是家长的影子。”要为孩子的成长以及性格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不断的进行反思,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自我。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和睦、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快乐成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