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教育 > 南方人冬至那天吃什么?

南方人冬至那天吃什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1W 次

导语:12月22日是冬至日,冬至又称为冬节,南北方的习俗不一。冬至节,北方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那么南方冬至吃什么呢?下面小编带你看看。

南方人冬至那天吃什么?

  南方人冬至吃什么?

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冬至吃汤圆的说法由来已久。据说周朝至汉初的历法都是以冬至所在之月为正月,即:以冬至为一年之首。因为自即日起太阳将往北回移,阳气将日渐回升。自古民间有天圆地方的观念,天代表阳,冬至之后阳气开始日渐回升。为使阳气恢复,于是以圆的象征物来迎接阳气。此外,大团圆、事事圆满是民间普遍的期望,于是,吃汤圆祈求圆满便成为人们的一种习俗。

小编提醒,汤圆虽好,但吃多了也会吃出病。这是因为糯米黏腻难化,尤其是做成糕饼之后,更难消化。在冬至进食汤圆时应注意:细嚼慢咽。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不宜餐餐连续进食汤圆。不要食用过烫的汤圆,以防口舌烫伤。

 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讨一个“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头。从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这一天,都要吃年糕。听过最极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顿,一顿不落,年糕变着法儿地吃出花样: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有人说,杭州人吃年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建好城池,并留下话:如果有一天吴国遭难,人民饥苦无着,可在东门下掘土数尺,就可救民饥。后来,伍子胥遭谗身亡,越国进攻吴国,一时民不聊生,饥民遍野。大家想起当年伍子胥的话,拆砖挖城,发现基砖是用糯米做成的,蒸熟就能充饥,饥荒因此缓解。后来,每到年关,人们就做砖头样的年糕来纪念他。

小编提醒,据说以前一般人家里炒年糕,配的是青菜和肉丝,最常见的是黄芽菜肉丝炒年糕;大户人家配得更高级一点,要配冬天最时令的冬笋丝、韭黄和肉丝。

烧腊

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些腊肉腊肠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

有些广东人还有在冬至这天向亲朋好友送腊肉的习俗。为此,各家超市精心设置了红红火火的腊味坊,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腊肉、腊肠、腊鸭、火腿、咸肉、熏肉等,不仅有散装的,还有袋装的,让市民各取所需。为了吸引市民购买,有的超市还派出工作人员,在超市外面摆起腊味品摊档,向过路的市民销售腊肉制品。

 姜母鸭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当属闽台一带的姜母鸭,当地人会在这一天用正番鸭佐以姜汁,炖一锅滋补鸭汤,一来驱寒强身,二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以讨吉祥。

厦门人冬至吃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姜母鸭是用整块老生姜(不用切),去炖正番鸭,据说姜对身体很好,可以暖胃补肾。做法还有很多,比如还可以用四物(当归、黄芪、熟地、白芍)去炖,或者枸杞、人参炖,枣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枣、红枣都可以,中医认为,枣能补气、补肾。

 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闻: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赤豆糯米饭做法很简单,小编菜谱大全为你介绍赤豆糯米饭的做法。准备赤豆和糯米为1:2.5的比例。将赤小豆放入沸水锅内(赤小豆与水的比约为1:5)。煮至八成熟时捞出。另将糯米淘净后,用煮过赤小豆的汤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搅拌均匀后,上笼屉蒸大约40分钟,即可食用。

 九层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九层糕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和风俗,例如福建地区每逢重阳吃九重粿,台湾客家人的九层粄,广西、浙江等地的咸味九层糕,都是广东九层糕的变调。一层叠一层,分九次铺进蒸笼,都是在成就“步步高升”为主题的美好希望!

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节甜丸

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汉族冬至节食品。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潮汕的汤丸,与别地的“元宵”大不相同。主要是工艺不同。别看他们的汤丸有馅,其实,他们把一小团一小团的馅放在糯米粉里,用力摇动,像滚雪球那样,使其外面沾上一层干粉,凝却之后,便可上锅。潮汕的汤丸,丸米志要掺温开水,在米志桶里反复揉,直至十分均匀柔韧为止。然后,一粒一粒用手来搓,要大小一致,放在竹里。晾了一夜,冬节日一早煮丸,便不会变形,也不像“元宵”那样味浓。

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汤,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节前,农家主妇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有的互通有无,馈赠亲友。冬节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叫“冬节丸”。

“冬节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节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节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

小编提醒,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