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诗人 > 陆游的诗歌艺术探讨

陆游的诗歌艺术探讨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7W 次

陆游是我国著名的诗人、词人,陆游的作品充分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向,充满了现实主义,内容丰富。下面是本站小编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陆游的诗歌艺术探讨

  【陆游的诗歌艺术探讨】

陆游学诗是从江西诗派入手的,老师就是曾几。他在《跋曾文清公诗稿》中以“门生”自称,文中说:“河南文清公早以学术文章擅大名,为一世龙门,顾未尝轻许可。某独辱知,无与比者。”[1]在《曾文清公墓志铭》中又说:“某从公十余年,公称其文辞有古作者余风,及疾革之日,犹作书遗某,若永诀者,投笔而逝。”[2]可见陆游对曾几十分尊重,曾几对陆游也非常赏识。陆游在《赠应秀才》诗中说:“我得茶山(曾几号茶山居士)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3]陆游从曾几那里学到的恰恰是江西诗派作诗的诀窍。陆游早年还受过吕本中的影响,吕本中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他本人也被认为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人物。陆游自恨没有机会跟他见面,在为他的集子撰写的序文中说:“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晚见曾文清公,文清谓某:君之诗渊源殆自吕紫微。恨不识一面。”[4]江西诗派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诗歌流派,陆游初学写诗受它的影响是毫不奇怪的。

陆游中年入蜀从戎,在火热的战斗生活中,创作的天地扩展开来,诗歌艺术也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他不满意自已早期的作品,两次删汰,只留了很少一部分。其《示子适》诗云:“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稍悟,渐欲窥宏大。”[5]就是追述自己诗风的转变。而在这首诗的末尾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则精辟地指出了创作和生活的关系。其《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曰:“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反省自己以往的诗歌创作,而以乞人残余四个字加以概括,这也深中江西诗派的要害。而在说到自己从戎以后对诗歌艺术的体会时又有这样几句:“诗家三昧忽见前,屈宋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6]这说明即使是学习古人,也必须以我为主,而且必须自己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才能得其三味。仅在字句上加以剪裁是远远不够的。

陆游脱离了江西诗派的影响,但并没有放弃对古人的学习。如果说江西诗派是从古人的书中寻找诗料和词藻,经过点化作成自己的诗,那么陆游则是学了古人的方法,自己到生活中寻找诗的灵感,自铸伟词。《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7]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自古以来并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创作源于生活。陆游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世不知。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次韵和杨伯子主薄见赠》)[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幸》)[8]这和江西诗派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到书本里寻诗的主张是大相径庭的。

江西诗派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并不是对遗产真正的尊重和认真地继承;因袭拚凑、拆东补西也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创造。陆游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认识到江西诗派的流弊,遂有可能真正接近古人。另一方面,他毕竟受过江西诗派的训练,在用词造句上掌握了细腻的技巧,这对提高他的诗歌艺术是大有益处的。

追溯陆游诗歌的艺术渊源,当然首先要追溯到杜甫。陆游不但推崇杜甫的诗歌艺术,而且敬重杜甫的伟大人格。他认为学杜不可在字句上模仿,必须在精神上与他相通。《跋柳书苏夫人墓志》曰:近世注杜诗者数十家,无一字一义可取。盖欲注杜诗,须去少陵地位不大远,乃可下语。不然,则勿注可也。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10]。

注杜尚且如此,学杜更是如此了。陆游得之于杜甫的就不仅仅是字法、句法,而是杜诗的精髓,即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与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的统一。杜甫具有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深沉而透彻的历史感,以及丰富深切的生活经验,所以他的诗歌境界雄浑而壮阔。而这种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微的景、物,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澜达到的。他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说:“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赞赏王宰能在尺幅的画卷中表现出万里江山,杜甫自己的诗也具有这种咫尺万里之势。如果说杜诗有什么艺术奥妙的话,那就在于他和谐地统一了巨细、大小、远近、虚实等各种对立的审美范畴。陆游学杜,深得此中三昧。他的许多诗立意恢宏,笔触细腻,很有杜诗的意趣。如《度浮桥至南台》: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11]

这首诗的格调很像杜甫的《登高》。三四句着眼于空间,五六句着眼于时间,写法也和《登高》近似。时空距离的展示,把读者的想像延伸到画面以外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像杜甫一样具有咫尺万里的气势。又如《初发夷陵》: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塗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12]。

三四句大处着眼,“山平水远”实写眼前景物,而空间的延伸却达到目力所不及的地方。于是引出一个想象中的境界,这就是“地辟天开”。“地辟天开”明明是耳目所不及的,偏偏要说在“指顾”之中,把延伸开去的空间又拉近了。五六句改从小处落笔,细小到写一只鹘,一条鱼。那俊鹘是“横飞”,沿着水平的方向飞向远方;大鱼是“腾出”,自下而上凌空而起。这首诗的壮阔境界就是经过这样精细的时空设计和巨细、远近、虚实的巧妙安排而构成的。又如那首脍炙人口的《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3]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二岁回忆往事之作,借着推崇诸葛亮,批评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投降政策。杜甫在成都和夔州的时候,曾写过许多颂扬诸葛亮的诗篇,如《蜀相》、《武侯庙》、《八阵图》、《夔州歌》、《古柏行》、《咏怀古迹》其五、《诸葛庙》等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曾深深地感动过杜甫。陆游称颂诸葛亮的诗也很多,如《谒诸葛垂相庙》、《谒汉昭烈惠陵及诸葛公祠宇》、《游诸葛武侯书台》、《病起书怀》等。陆游在这些诗里说:“出师一表千载无”,“出师一表通令古”。他和杜甫对诸葛亮的称许,表现了他们共同的爱国感情。陆游在这首诗里把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国家的兴亡之慨结合在一起,写出中间两联精彩的诗句。瓜洲渡和大散关都是诗人亲身游历过的地方,而这两个地方又都发生过抵抗金兵的战斗,并且都取得了胜利。陆游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这两次战斗,但那战斗的生活他是十分向往的,两次胜利曾使他兴奋鼓舞过。所以瓜洲渡和大散关便成了陆游回忆往事时印象最深,而形诸笔端时气壮如山的两个带有象征性的地点了。

从体裁上看,陆游学习杜甫主要是学习他的律诗。律诗作为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正是到了杜甫手中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五律占了六百三十多首,七律占了一百五十多首,总计近八百首。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尤其卓著。开元天宝年间五律已经进入全面繁荣的时期,七律却还没有被诗人们熟练地掌握。《河岳英灵集》选诗二百三十一首,七律仅崔颖《黄鹤楼》一首,就证明了这一点。杜甫可以说是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他写的七律超过初盛唐诗人七律的总和。杜甫以前的七律大多是歌功颂德或应酬之作,杜甫大大地扩展了七律的题材,不仅用以描写自然景物,而且用以批评时政、抒写日常生活的感受。杜甫以前的七律一味秀丽典雅,杜甫则既有沉雄悲壮之作,又有清新亲切之作。陆游学习杜甫,所以他的长处也在律诗上,赵翼《瓯北诗话》卷六曰:“放翁以律诗见长,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今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塗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也。”[14]律诗重在中间两联,而这正是陆游之所长。工整精致而又新鲜活泼的对偶,简直层出不穷。人所常见之景,人所亲历之事,一经陆游点化便觉诗味盎然。五律如:“天低落平野,雁远入寒云。”(《马上》)“残灯挑犹暗,寒犬吠偏多。”(《冬夜》)“渴蜂窥砚水,慵燕息帘钩。”(《夏日》) “雨声清梦境,灯影伴吟魂。”(《道院》)“堂空响棋子,盏小聚茶香。”(《晚晴至索笑亭》)“云闲望出岫,叶落喜归根。”( 《寓叹》)七律如:“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故依然。”(《白帝城怀杜少陵》)“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醉中出西门偶书》)“寒雨似从心上滴,孤灯偏向枕边明。”(《不寐》)“客散茶甘留舌本,睡余书味在胸中。”(《晚兴》)“三峡猿催清泪落,两京梅傍战尘开。”(《曳策》)“瓶花力尽无风堕,炉火灰深到晓温。”(《晓坐》)“志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病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界》)“风高木叶危将脱,月上天河澹欲无”。(《南堂夜坐》)“重帘不捲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简直不胜枚举。

  三

陆游所受李白和岑参的影响也十分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七言古诗上。李白在诗中反复表现的主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的追求与幻灭,他的傲岸与狂放,在陆游的诗里结合着陆游的身世遭遇得到再现。陆游因为“不拘礼法”,被人指斥为“颓放”,他索性用“放翁”二字作自己的号。这个“放”字确实可以概括陆游诗歌某一方面的特点。

陆游也很喜欢岑参,其《跋岑嘉州诗集》曰:“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15]陆游从戎之后有了军旅生活的经验,对岑参遂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夜读岑嘉州诗集》曰:“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工夫刮造化,音节配韶頀。”[16]陆游学岑,主要是得其奇丽。将李白的狂放和岑参的奇丽结合在一起,陆游的诗便具有特殊的魅力。如《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浮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17]

诗的气势、声吻既像李白,又像岑参。“提刀独立顾八荒”,陆游的自我形象,让我们想起遭谗离京“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李白。而“南山晓雪玉嶙峋”,对雪的惊喜之情,又让我们想起岑参的《白雪歌》。

陆游有的诗更接近李白,有的诗更接近岑参。前者如《凌云醉归作》:

峨眉月入平羌水,叹息吾行俄至此。谪仙一去五百年,至今醉魂呼不起。玻璃春满琉璃钟,宦情苦薄酒兴浓。饮如长鲸渴赴海,诗成放笔千觞空。十年看尽人间事,更觉生偏有味。君不见葡萄一斗换得西凉州,不如将军告身供一醉。[18]

诗题中的“凌云”指凌云寺,在嘉定东。诗一开头就从怀念谪仙李白写起,而突出“醉魂”二字。接着写自己的醉归,扣上了诗题。琉璃钟里盛满了玻璃春这种名酒,和酒兴之浓相比,自己的宦情更显得淡薄了。在诗酒狂放之中,更感到人事的寡味。孟佗用一斗葡萄酒向张让求为凉州刺史,实在不如用将军的告身换取一醉。这首诗实在是“放”得很,和李白的《将进酒》、《襄阳歌》十分相似。不仅“放”而且带着几分颓唐,人称陆游“颓放”大概就是指这类作品而言。然而正像李白一样,在“颓放”的背后隐藏着壮志未酬的悲愤。于是这“颓放”也可以看作是对南宋腐朽政治的控诉了。又如《醉后草书歌诗戏作》:

朱楼矫首隘八荒,绿酒一举累百觞。洗我堆阜峥嵘之胸次,写为淋漓放纵之辞章。墨翻初若鬼神怒,字瘦忽作蛟螭僵。宝刀出匣挥雪刃,大舸破浪驰风樯。纸穷掷笔霹雳响,妇女惊走儿童藏。往时草檄喻西域,飒飒声动中书堂。一收朝迹忽十载,西掠三巴穷夜郎。山川荒绝风俗异,赖有酒美犹能狂。醉中自脱头上帻,绿发未许侵微霜。人生得丧良细事,孰谓老大多悲伤?[19]

诗中狂放不羁的感情,跃动跌宕的节奏,大胆的夸张和想象,以及打破格律的限制脱口而出的一些散文化的句子,很像李白的作品。除以上所举的两首以外,《瞿塘行》、《长歌行》、《春感》等,也都明显地带着李白的影响。

至于接近岑参的,可举《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帐。阶前白刃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20]

诗里那种战斗的激情、胜利的喜悦,以及边塞生活的新鲜感受,都使我们想起岑参。“朔风”四句也像是从岑参的诗句中点化出来的。

陆游学习李白和岑参,有自己的独创,并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他的诗得李岑之豪气,又有自己的个性。他有许多诗的构思是建立在今昔的对比上,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他的诗往往概括了较长的历史岁月,纵深的进度大,感情的起伏也大,读来有乘舟急驶于万里长江之感。试看《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21]

前六句以时间的延续和变化为线索,编织起三种生活境遇和与之相应的三种心境。第七句至第十句着力渲染眼前的境况。最后两句点出这一切都是在破驿之中梦醒之后的思绪。这首诗就很有陆游的个性特点。

  四

现存陆游的诗四分之三以上是六十六岁之后闲居农村时所写的。闲居的生活接近白居易,农村的生活又接近陶渊明,他的诗也很自然地取法于陶、白二家。

陆游对陶渊明十分喜爱,其《跋陶渊明集》曰:“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22]其《读陶诗》曰:“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23]其《自勉》曰:“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24]他所倾慕于陶的,除了他的人格之外,就是他的朴素自然的语言。《读陶渊明诗》曰:“君看夏木扶疏句,还许诗家更道不?” [25]就强调了这一点。

陆游晚年的村居生活给他的诗以新的题材和新的气息,“年来诗料别,满眼是桑麻。”(《倚杖》)[26]农业劳动和田园景色成为他诗歌的重要内容。他的《蔬圃绝句》、《蔬圃》、《蔬园杂咏》、《农家晚秋戏咏》、《村圃》、《农家》、《山家暮春》、《牧牛儿》、《北园杂咏》、《锄菜》、《游东村》、《游山西村》等一大批作品,语言清新平易,朴素自然,在他的诗集中别具一格。如:

百钱新买绿蓑衣,不羡黄金带十围。枯柳坡头风雨急,凭谁画我荷锄归。(《蔬圃绝句》其二)[27]

雨送寒声满背蓬,如今真是荷锄翁。可怜遇事常迟钝,九月区区种晚落。(《蔬园杂咏•菘》)。

然而,陆游和陶渊明的处境毕竟不同,他归田时年已六十余岁,已不可能像陶渊明那样参加劳动,所以他对劳动的体验远不如陶渊明深切。他的上述诗歌总还带着一种闲适的、消遣的气味。在这一点上倒更接近白居易的作品。陆游的一些记述日常起居的诗,放入白居易的闲适诗里也很难分辨出来。

将日常生活入诗可以说是陶渊明首开其端,杜甫在四川时也写了不少这类作品,到白居易数量就更多了。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多数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写日常生活,乃至身边琐事,以及平时的一点感受,虽然没有兼济的意义,也符合独善的原则。修身养性,得怡然之乐,在士大夫看来也颇有诗的趣味。陆游报国无门,退而行独善之道,是无可非议的。然而,陆游并不甘心于此,即使到了暮年仍念念不忘于报效国家恢复中原。所以他那些闲适之作常常迸发出热情的火星。正如王渔洋所说:“务观闲适,写邨林、茅舍、农田、耕渔、花石、琴酒事,每逐月日记寒暑,读其诗如读其年谱也。然中间勃勃有生气。中原未定,梦寐思建功业,其真朴处多,雕䤹处少,取其多者为佳。”(《蚕尾文》)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诗之所以动人肺腑,就在于诗中有一股这样的勃勃生气。

探究了陆游诗歌的艺术渊源,我们可以说陆游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在五七言古近体诗的范围内,他继承了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白居易等大师的传统,植根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培育出近万首诗作。他的诗虽然带着前辈影响的痕迹,但仍然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这就是在平夷晓畅之中呈现出一股恢宏踔厉之气。好像一条大河,河面水波不兴,而底蕴却是汹涌激荡。关于陆游诗歌的艺术渊源,于北山先生撰有长文,论述详尽。。如欲深入研究这个问题,于文更有参考价值。

  注:

[1]《渭南文集》卷三十。中华书局一九七六年第一版《陆游集》第二二七九页。

[2] 同上卷三二。《陆游集》第二三○一页。

[3] 《剑南诗稿》卷三十一。中华书局一九七六年第一版《陆游集》第八三四页。

[4]《吕居仁集序》,《渭南文集》卷十四。《陆游集》第二一○二页。

[5] 《剑南诗稿》卷七十九,《陆游集》第一八三四页。

[6] 同上卷二十五,《陆游集》第六九九页。

[7] 同上卷五十,《陆游集》第一二五一页。

[8] 同上卷二十一,《陆游集》第六○五页。

[9] 同上卷四十四,《陆游集》第一○六五页。

[10]《渭南文集》卷三十一,《陆游集》第二二八七页。

[11]《剑南诗稿》卷一,《陆游集》第一○页。

[12] 同上卷十,《陆游集》第二七三页。

[13]同上卷十七,《 陆游集》 第五○一页。

[14]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第一版第八○页。

[15]《渭南文集》卷二十六,《陆游集》第二二二九页。

[16]《剑南诗稿》卷四,《陆游集》第一○五页。

[17]同上卷四,《陆游集》第一一四页。

[18]同上卷四,《陆游集》第九八页。

[19]同上卷四,《陆游集》第一二○页。

[20]同上卷四,《陆游集》第一○七页。

[21]同上卷三,《陆游集》第九三页。

[22]《渭南文集》卷二十八,《陆游集》第二二五二页。

[23]《剑南诗稿》卷二十七,《陆游集》第七四二页。

[24]同上卷七十,《陆游集》第一六五三页。

[25]同上卷八十,《 陆游集》第一八六五页。

[26]同上卷三十二,《陆游集》第八五○页。

[27]同上卷十三,《陆游集》第三八五页。

[28]同上卷十三,《陆游集》第三九○页。

[29]见陕西人民出版社《古典文学论丛》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