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文言文 > 《口技》文言文

《口技》文言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4W 次

《口技》文言文1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口技》文言文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 ,于厅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shao)顷(qing)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 ,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jue)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未几,夫齁(ho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shao)舒 ,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 ,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呼呼风声 ,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曳屋许许声 ,抢夺声 ,泼水声。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ji)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 ,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总结: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口技》文言文2

1.文言文教学,还应该以“读”为主。《口技》的描写极具画面感,教学过程中运用朗诵学习法,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文多读,每个人都参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层层推进,多种角度。在多读、读熟的基础上,来感知、理解课文

2.字词教学还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点是不变的'。但是,由老师讲还是学生自主去掌握,其效果是不同的。文言文字词的串讲,向来是枯燥乏味,也是老师和学生最怕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可以转变一些方法,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去探究,通过合作讨论,解决字词问题。

3.因为《口技》文字较为浅显,内容的趣味性也强,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太难。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些能由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有学生自己去把握。如让学生自己查阅作者作品信息,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理解文章大意等。这样便可以教会学生知识同时,更教会他们一种学习的方法。

《口技》文言文3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中间:其中夹杂着(2)名:说出

2.(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3.简单高超

《口技》文言文4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小题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4分)

中间( )两股( )奋袖( )妇亦( )起大呼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

小题3:写出文中对口技进行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3分)

小题4:本文选自 ,它是清代 编的一部 。全文以“ ”字统领全文,突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夹杂大腿扬起 也

小题1: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小题1: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侧面衬托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小题1:《虞初新志》 涨潮 笔记体小说 善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结合句子作具体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来解答此题即可。

《口技》文言文5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呓yì语 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 抚:抚摸,安慰。乳:喂奶。 (6)众妙毕备 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 少:稍微。 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10)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12)奋袖出臂 奋:畅起、举起。

(13)两股战战 股:大腿。 (14)几欲先走 几:几乎。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三、文学(文体)常识

《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 词语解释:P140 2、4、8、9;P141 1、6、10、17;P142 1、3、5、6、7、8、9、10、11

◇ 通假字:“坐”通“座”

◇ 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213 五至九

1.侧面描写(第2-4段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 其余部分)

2.P143 课后练习二、三、四(答案见《三点一测》P215 十三)

3.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口技》文言文6

《口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言实词含义。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二、能力目标

1、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2、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讲解重点、难解字词,学生自译,教师给予订正、补充。

2、背诵全文,力求当堂背诵。边译边读边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背诵。

3、字词检查:

少顷(shǎo) 犬吠(fèi) 呓语(yì) 夫叱大儿声(chì)

夫齁声起(hōu) 意少(shāo) 中间(jiàn) 絮(xù)

曳(yè)屋许许(hǔ)声 几欲先走(j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口技,一种很早就流行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技艺,它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构成,是艺人长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我们看过的相声《洛桑学艺》,仅仅凭借一张嘴和手的巧妙配合,那惟妙惟肖的乐器声响就被摹拟出来了,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那其实就是口技表演。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 ?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口技一文。

二、教学基本任务

读、说、诵、练、写。

1、读:

第一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沸沸扬扬。

第二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

第三次朗读──请同学们读得层次分明。

第四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景有情。

第五次朗读──请同学读得有急有缓。

2、说:

⑴ 这篇课文可用一个“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样写“善”?请同学每人用“善在──它写出了──”说一句话。

⑵ 从“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课堂教学的简略板书:

一字立骨(“善”字贯穿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字眼。—善──声音有大小,有内外,有高底,有动静,有远近,有分合,有疏密 ,有点面,有张弛,有明暗

⑶ 从“听众的反应”的角度,那些句子能体现善?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

火场百象: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诵:

教师:《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据教学要求,应当全文背诵。现在大家聚集会神、齐心合力,在老师带领下反复朗读、背诵。

⑴ 下面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要默想:开头──画面一 ──画面二──画面三──结尾。

① 第一个场景: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梦中惊醒”

作者是怎么写“声”的?(即按什么顺序描摹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② 第二场景:

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渐入梦乡”

“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

③ 第三场景: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火起群乱”。(学生诵读)

⑵ 教师:下面再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默想,哪儿是正面写声,哪儿是人侧面写声。

(学生诵读)

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

表演前: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梦中惊醒: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火场百象: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也才有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尽情品味、尽情描述的“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全文的文眼或核心就是一个“善”字!──点击出大大的背景图“善”字。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口技艺人如此精湛的表演,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长期的观察与揣摩,靠的是无数次的 勤学苦练,再加上精巧构思上展现的聪明智慧。这启发我们,艺术之美来源于生活,更得益于勤学苦练基础上的创新。

⑶ 教师:现在咱们用“抢记法”背第一段,注意,抢记中也有规律,大家可扣住几个动词和几个“一”,加快背诵速度。

(全班同学两分钟内背完)

⑷ 教师:下面咱们用“竞争法”背第二段,谁先背完谁举手。竞争要讲究技巧,背诵本段可以用“画面浮现法“可以用分层消化法”,可以用“情节线索法”,可以用“紧扣字词法”等。下面竞赛开始。

(全玫同学争先恐后,三分钟背完)

⑸ 教师:第三段三个句子,很简单,一分钟背下来。

(学生背诵)

⑹ 教师:背第三段咱们用了“限时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诵,以快为原则,不但要很快背下来,还要介绍你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钟背完)

(学生介绍背诵方法:①分层消化法:按绘声──评论──侧面烘托三个层次背;②电影镜头法:火起──人犬声、风火声,抢救声──听众表情;③记忆线索法:声音的先后顺序;④表情诵读法;⑤说书法……)

(介绍背诵方法四分钟)

⑺ 教师:第五段与第一段遥相呼应,词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学们已经能够背了。

⑻ 下面咱们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答背”,即我点什么,你们就背什么,开始:

① 背开头和结尾

② 背第二段中写“醒”的场面描写

③ 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场面描写

④ 背出四处侧面描写的句子。

(反思:《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时教学中,一般用两节课讲析,有少数教师用三节课讲析,在松散的教学结构中浪费好不少宝贵的时间。

此教例是用两节课讲完全文并让全班同学能背诵全文。背诵花去30分钟,“工作”效率很高,故称为“高效背诵”。背诵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学程序合理。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要求大家“聚精会神”然后进行三遍铺垫性全文诵读,其后才带领学生进入紧张的背诵阶级,最后还进行了巩固性检查。

第二,教学方法巧妙。教师主要的技巧在于设置了一个背诵的“激励机制”,采用“抢记法”、“限时法”、“竞争法”、“自悟法”、“检查法”等种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情绪饱满。

第三,穿插的内容丰富。在铺垫性诵读阶段,教师巧妙穿插对课文写作艺术的复习、回味;在指导背诵阶段,穿插了背诵方法的指导、点拨,还特别穿插了学生背诵技巧的介绍。

知识训练和技能训练结合进行,教学频率高、密度大、效果当然不错。)

4、练:

做—讨论、完成课堂智能练习:

⑴ 指出用法特别词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呜( )

⑵ 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① 表示突然发生:忽、忽然

②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③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④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⑤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少顷、未几

⑶ 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区别较大,试说说看:

但( ) 觉( ) 是( ) 毕( ) 目( ) 股( )

意( ) 少( ) 虽( ) 名( ) 色( ) 走( )

⑷ 解释词义之后,你认为下面五个词属于( )。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⑸ 瞧,课文中还可以找出不少的近义词呢:

群响毕绝──( ) 满坐寂然──( )

变色离席──( ) 大啼──( )

一时齐发──( ) 中间……之声──( )

撤屏视之──( ) 惊觉欠伸──( )

⑹ 现在,该轮到你独立地进行发现了!你该积累一个怎样的词语板快呢?

(反思:这节课是文言文教学中典型的“诵读,品析,积累”课。“读、说、做”三步既表现一种教法,也点示了对文言课文的一种学法。

最有新意的`是这一份《课堂智能练习》。它充满了创造性,是匠心独运的。这份“智能练习”表现了我的这样一种思考:大面积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是课堂积累太少,学生的课堂学习笔记主要被图形板书所覆盖,从语言理解、语言品析、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它们的价值有限。二是技能训练力度不够,学法指导、思辨训练、联想迁移训练和语言文字处理能力的训练都比较薄弱。而设计得比较好的课堂练习就能解决一些这两个方面的的问题。

从上面的“智能练习”可见,学生们不仅仅只是“做”练习;他们要“做”,还要分析、归类、联想、概括、发现。这样,“练习”的层次就高了──它训练了“知”,也训练了“智”与“能”!

这种“翻新”给我们以启示:原来,在有心人的眼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内,都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5、写作训练:

学以致用──下面请大家借鉴所学的写作技巧,“走进自然之家,去聆听自然之声”,并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摹写出生动形象的自然之景。

首先需要交代一下:下面的声响兼图片,共包括八个场景,各场景可看作独立的片段,也可看作是相互联系的整体。还有,这些声响和画面,是老师经过精心的构思,从众多的声音材料库中剪辑组合录制而成,并配以相应的精彩画面合成的,比如,几声鸡叫、几声鸟鸣、几声雷雨发作、几声潺潺水响……道具可谓简单,制来可谓不易,倾注了老师的很多心血!──希望大家听的认真、看的仔细、写的精彩!

要求如下:

⑴ 边倾听、边观察,看看这些声响表现出怎样的场景;

⑵ 运用所学的描写声响场面的写作技巧,写出你最强烈、最美好的一段或几段场景,要力求有场景,力求描写生动,想象合理。

播放配图声响画面,播放两遍,第一遍用心感知,第二遍精心选择自己感受最强烈的画面和声响进行摹写。播放中,教师随时激情点拨,作引导描述……

几分钟后,请学生就所写内容进行交流,教师做随时点评,鼓励精彩……

《口技》文言文7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中间() 曳()屋

2.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3.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理解正确的是()

A.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

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

C.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

参考答案:

1.jiàn、yè

2.C

3.C

《口技》文言文8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四、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 齐发,众妙毕备。

4.( )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五、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六、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虞初新志》 清 张潮 清 林嗣环

二、píng yì hōu yè hǔ jī

三、(1)擅长 (2)设置 安放 (3)全、都 (4)适逢 正赶上 (5)围绕

(6)呵斥 (7)心情 (8)即使 (9)喂奶 (10)扬起 举起

(11)只 (12)说梦话

四、1少顷 2既而 3一时 4未几 5俄而

五、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2 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具备了。

3 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4 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

5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6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7 于是宾客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颜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8 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音都消失

六、⑴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⑵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⑷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②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文言文9

文言文阅读。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宾客大宴(举行宴会,动词) 几欲先走(逃跑)

B.侧目(用眼看,动词) 宾客意少舒(不多)

C.指其一端(一种)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D.几欲先走(音jī,几乎) 一抚尺而已(罢了)。

2.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众人灭火之声音是_____________。

3.对无所不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4.翻译下列句子。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比较画线句子和加粗句子两处对声音的.描写,看看特点有何不同?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 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3.C

4.

(1)不能指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情况)。

(2)不能说清其中的一个地方。

5.划线句子描写的声音较单一,加粗的句子描写得复杂逼真。这种从开始单一到后来复杂的声音的模拟,符合失火救火的实际,也与后来听众的反应相吻合,能突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把表演推向一个高潮。

《口技》文言文10

一、 黔东南州(09贵州省)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12分)

口技(节选)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欲先走 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3分)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每词1分,共3分)

⑴夹杂; ⑵说出; ⑶跑;

5、(6分)

⑴(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

(3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方能给3分)

6、(3分)B

二、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3分)

口技

清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www. f a i n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B.几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 )

A.无敢哗者/念无与为乐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9.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0.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3分)

第一个场面:

第二个场面:

第三个场面:

11.试设想一下:【乙】文中乔山人听了邻媪的回答后,心里会怎么想?(2分)

12.【甲】【乙】两文都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分)

答案

7.A.觉:睡醒。 B.走:逃跑。

C.叩:问。 D.鼓:弹奏。

8..(2分)D

9.(2分)里面(中间)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10.(3分)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个场面:失火、救火。 (意对即可)

11.(2分)开放性试题。(能围绕文章内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12.(2分)例子: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好处:有力地烘托了乔山人弹琴技艺的精湛。

《口技》文言文11

未几,夫粕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__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________

(3)几欲先走 走: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参考答案:

1.(1)夹杂(2)说出(3)跑

2.(1)(直到这时,)客人们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渐渐坐正了身子。

(2)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意对即可)

3.B

《口技》文言文12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篇首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着一“善”字统领全文,层层紧扣“善”字,展开记叙、描写与议论。先描绘演出背景和场面:围客厅一角,设“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不需复杂的布景,只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表演者并非借助外物吸引人,而是靠高超的技艺演出的。“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突出所有听众聚精会神的情态,着意渲染演出前肃静而紧张的气氛。这八个字既说明了宾客对这位名噪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衬出他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为即将开始的演出,创造了静谧的氛围,烘托表演者的口技之“善”,是下文表现千奇百怪、惊险万状声响的衬托和伏笔。

文章的中心部分则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

第一,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第二,闹而复静的情景。

第三,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构成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而渐趋紧张。而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最后失火、救火的情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随声换形,场次分明。

结尾写表演结束,呼应篇首。如果说开头对演出场面的描写显了“亮底”,那么结尾重复一笔则是为了“印证”。文章前后照应,有力地表现了表演者技艺之“善”。全文情节完整曲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井然有序,委婉多彩,结构开阖自如,起落分明,完整而严谨。行文善于随声赋形,因物敷采,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

《口技》文言文13

《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多系浙江人士的文章。林嗣环以福建人的撰述杂于其间,可推想《口技》是他流寓杭州时所作,时间应在清康熙初年,即17世纪70年代前后。

《口技》一文,原是作为林嗣环的《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而所谓“善画”,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作描写。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但是玩味《口技》一文,却可以看出笔者所说的这种艺术匠心及艺术特色。

《口技》作为《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它的前面有这样一些话:“彻呆子当正秋之日,杜门简出,毡有针,壁有衷甲,若无可排解者。然每听谣诼之来,则濡墨吮笔而为诗,诗成,以秋声名篇。适有数客至,不问何人,留共醉,酒酣,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一客曰:‘机声,儿子读书声佳耳。’予曰:‘何言之庄也?’又一客曰:‘堂下呵驺声,堂后笙歌声何如?’予曰:‘何言之华也?’又一客曰:‘姑妇楸枰声最佳。’曰:‘何言玄也?’一客独嘿嘿,乃取大杯满酌而前曰:‘先生喜闻人所末闻,仆请数言为先生抚掌可乎?’”

后面有这样一些话:“嘻!若而入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之后还有编者张潮的'评语,说:“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

编者的评语说得不够清楚,就强调“绝世奇技”说,似乎“奇文”是指“口技”一部分,若然,以“浮大白”表示极度赞赏,大概可以得到多数人首肯;可是下面分明说的是“此奇文”,指名道姓应该是《秋声诗自序》,这就有商榷的余地了。

文,有常道,有常法,可以奇,或者说,最好能奇,但无论如何奇,要不出常道常法之外。《秋声诗自序》则不然。奇则奇矣,可是以常道常法绳之,就大有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就为诗集作序而言,这样大写口技之妙是离了题,喧宾夺主。

当然文章可以撇开一笔写,甚至貌似离题写。但貌似离题,而实际是扣题更紧。《秋声诗自序》则不能,撇开秋声诗而绘影绘声地写口技,究竟秋声之诗与口技之妙有什么关系呢?是秋声之诗可以与口技之妙比美吗?还是秋声之诗比口技之妙值得欣赏呢?文章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因此,我们无妨说,张潮的赞叹未免有点投其所好。

《口技》文言文14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文言文15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小题1:(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少顷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4分)把下面两旬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⑵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小题3:(3分)“善”是什么意思?请你在文中找到反映宾客都认为口技人“善”的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

小题1:(1)一会儿 (2)不久,紧接着

小题2:(4分)(1)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2)各种声音同时发出,都模仿的很像(各种妙处都具备)。

小题3:(3分)善于,擅长的意思。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本着“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课内的文言实词和几个常用的虚词解释要牢记在心。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做到具体、精确。如这里“少顷”应理解为“一会儿”。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妙”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小题3:

试题分析: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若要用自己的话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还要将原句转化成现代汉语的方式表述出来。这里要求学生用原文找出体现技人“善”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