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选】高考作文600字锦集三篇

【精选】高考作文600字锦集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2W 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600字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高考作文600字锦集三篇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注意,我说的是倾听,是专注地听,细心地听,耐心地听。听与倾听是有区别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玩的“传话”游戏。小朋友们排成一排,每个人轮流把从上一个人那儿听到一句话逐个地传给下一个人,等传到最后一个小朋友那儿时,与最初的原话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看,这就是简单的听而不是倾听。

在一个人极度失落、悲痛或兴奋时,总会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要向他人倾吐吧!这时,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亲密朋友,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设想一下,当你有许多心里话要述说时,一位真正的朋友来到你身边,耐心地听你讲述,安慰你或祝贺你,哪怕什么也不做,就是静静地陪在你身边,与你共同分担悲伤、分享喜悦,那将会缓解你的压力,使你平静下来。就好比一个膨胀得快要爆裂的气球,终于找到了一个出气口,便一股脑地把气体喷出来。而充当解压器的这个人,通常都有不错的人缘。

对倾诉者的话题感兴趣,才会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倘若说话的人说得专注而动情,听话的人却兴趣索然,完全没有认真听,时不时打哈欠、东张西望,那么,倾诉者想必会十分扫兴和恼火吧!因此,想要做一名好的倾听者,绝对不能对倾诉者的话表现出厌烦,就算真的不想听,也应该友好地打断,找借口转移话题或给予适当的劝慰。

另外,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我曾看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主人为了测验客人是否在认真听自己说话,对大家说:“你们一定要尝尝,我加了点砒霜。”结果所有的客人竟都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有人甚至夸赞:“真好吃,你一定要把做法告诉我。”这虽是则笑话,但也表明有的时候,我们都是心不在焉地听,心不在焉地回答,或者话还没听清,就急着反应。这样,也是做不了好的倾听者的。

让我们带着耐心,带着同理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吧!

高考作文600字 篇2

一般人都知道,一块雕刻好的翡翠在市面上,少则可以卖到几百元,多则可以卖到几万甚至百万千万的价格。这样的价格是怎么样被提升起来的呢?

杨树明是一个专业的翡翠雕刻家。几年前,他从翡翠行里买了一块翡翠石料。拿回来,把石料打磨之后才发现,这个石料里藏有很多的“米芯子”和“绵”。米芯子,是翡翠中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密密麻麻的斑点;而“绵”呢,也是翡翠中的絮状物。它们是翡翠形成过程中结晶度不够致密造成的。按专业的角度判断,这块石料是一块废料。杨树明郁闷之后,也就把石料弃于家里。

这一放就是一年。那一天,杨树明忽然有了一个灵感,想起了唐诗里面的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又想起了自己曾经丢弃的那个翡翠石,杨树明当即就操起了手头的工具,对那块“废料”雕琢起来。

几个月过去了,杨树明把手头的废石料雕成了一个有着风雪夜归人完美意境的艺术品:石头中的米芯子做了漫天的雪花,中间的一处绵则被雕刻成了铺着石头的弯曲小路,再加一个披着蓑衣的.归家之人,这个已经雕刻完整的翡翠把唐诗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这块石料的价格,也从100元的原料价飙升到了百万元价格。

翡翠的身价高,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本身材质好,天生的色泽、色彩和透明度等很完美,雕刻家几乎不需要雕琢,只需简单抛光就可以展现出很完美的面,但是这样的石料已经很少;更多的翡翠原料都很普通,但是经过了杨树明这类雕刻家巧夺天工之后,都能展现出特有的模样。把生活当做一块翡翠去雕刻,越是细心,你就越会发现很多的乐趣隐藏在里面,快乐的价值也就无限地得到了提升。

【发现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便是人、事物存在的十足理由。每一个存在,都在特定之处有其理由和价值。

【改变命运】理想的完美并不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那些“不完美”之处,让它们也发挥作用。

高考作文600字 篇3

有这样一段故事,说几个人在一个山洞中发现了许多大蝴蝶,即使他们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它们,却还是因为几支蜡烛坏了事。

这事,肯定没有发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国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们,简单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扑腾蛾子全泡进马林,一百年这颜色都不会掉﹔再给它粘回墙上,?,那叫一个壮观。啥?不像活的?简单,装俩风机,吹扑腾起来不就完事了麽!

洞外边搞上个售票点,再打上几个广告:“山蝴蝶洞”。这一年,光卖盒饭就得有好几百万的赚头了吧?

遇上个有心的老板,直接造成个“蝶界”或者“蝴蝶主题公园”,也不是什麽难事。

我当然没有在说笑,这码事在咱们周围并非少见。

“故居”,已然遍布全国。某市更以保护文化遗产为由,将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怎麽总让人觉得跟做标本似的,还能叫“故居”吗?

不知哪位仁兄说过,“美丽的东西总是脆弱的”,再怎麽保护总会有消失的一天。

罗马人明显比咱们看得开,那些古时的遗迹,就在城内:柱子倒了,没有人去扶﹔杂草丛生,也没有人清理。

国内去的游客,纷纷觉得罗马政府不重视全人类的遗产。而在罗马人看来,这些遗迹本身就不应该过多干预,它所见证的是时代也是岁月,过多的干预只会加速它的死亡。

对比罗马政府的举措,再想想我们的“维修性拆除”,是不是过於做作了?

无论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都如同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我们越是想要“保护”她们,她们就越会远离。

如今她们已经被驱赶到了山洞的深处,难道我们还应当燃起一大把蜡烛,再去寻找?

啊啊,还是让她们融化在历史里,静静地美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