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三作文 > 关于高三作文汇编6篇

关于高三作文汇编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W 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高三作文汇编6篇

高三作文 篇1

我不管是怎样你说了什么,让我再不经意之间,发现自己的可笑,爱的太荒唐,

那一天,天刚好亮,朦胧的心情忽明忽暗,面对一天的生活,

不知又会是怎样的失望,抬起头,前路迷茫,辨不清我该走的方向,

点起一支烟倾吐,带着忧伤的心继续流浪,流浪流浪,一个人流浪,

天涯茫茫,故乡在摸不到的远方,流浪流浪,一个人流浪,

脆弱目光,还有没有勇气看前方,流浪流浪,一个人流浪,

满身行李,沉重的飞翔,流浪流浪,一个人流浪,

这份情缘,该收还是该放,流浪流浪,一个人流浪。

高三作文 篇2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呈上短短二十字,岑参离家出塞。

他不为生活所困,妻儿家眷不能使他久留。在京的仕途终日不见起色,他毅然弃笔从戎,“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踏上征途,常驻边塞,为浩瀚的大漠和雄奇的高岭谱写壮丽的诗篇。血气方刚的男儿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

自此,他的心境被一望无际的风与土打开,他的眼界不只局限于官场的斤斤计较,惨淡的边塞生活在他眼中也绽放了奇异的光彩。年轻的诗人盛气凌人,策马驰骋于大漠边关,往来于天山、轮台、雪海、交河。他常在驿站稍作休整,又从驿站匆匆离去,前方似乎总有什么驱使他驾马长驰,而对于他来说,行走于自己选择的道路就是磅礴气势和浪漫情思源泉,为报国而忘却思家,这个浪漫主义的年轻人终于到达了纯粹之境。

大漠的天地从不压抑人心,天高地阔,也造就了他豪迈直爽的性格。当天色近晚,万里长空泛出正灼烧的火云,“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诗人屹立于群山之巅,赤色的天空只映照着一人的身影,当此时,怎能令人不为之动容?当一夜狂风暴雪第二日转为平静,天地浑然素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被流传千年的诗句,恰能让人庆幸这个铁骨铮铮的男儿未失细腻的浪漫诗情,当此景,怎能不撼人心魄?当漫漫黄沙如钝刀割裂皮肤,仍无拘无束地驰骋荒原,“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冬夜望着汗气蒸蒸的烈马奋勇追敌,怎能令人不仰天长啸壮志豪情?

他选择的路,是雪与土的天地,是黄与白的交际。黑压压的一行军队如细水蜿蜒流过荒原,带头举着鲜红的旗帜。这条血与酒的路就由马的铁蹄和他锋利的唐刀斩开。

在这样的路上,不免隐隐想起之前毅然挥别的家园。“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总也难免渴求温柔的归宿,然而在这条路上,岑参知道这只是军旅生活美好的念想,如何也不能与自己的报国热情匹敌。

在自己的路上,也不免送别友人,让他们自去追寻他们的梦想。“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他的诗篇从未有过直接的依依不舍的勉励与互道珍重的送别,总是望着大漠的奇景,友人早已离去,留下一串马蹄印。这也许是他热血男儿所规避的温情,不愿在分别的岔路如小儿女一般哭哭啼啼,也是他对友人所择道路的最大尊重与鼓励,惜别之情在无声之中翻江倒海而来。

自此,浪漫的情思把大漠渲染,岑参于自己绚丽浪漫的人生之路上送别友人,去赶赴他们的人生征途。把家作为美好的念想,在辽远的大漠踏出自己的路。

高三作文 篇3

伊万,伊万布拉金斯基,我的挚友。

他有铂金色的头发,有漂亮的蓝色眼睛——它们看过去通常像紫色的。他的鼻子很大,加上略微下垂的眼角,看过去像一个和善的人。我喜欢叫他万尼亚,显得可爱而又亲切。

他说他喜欢向日葵,说他没被花海簇拥着沉睡有点难过,说那金色的花瓣在西伯利亚会被冻伤,说他不忍心看着这些小生命被呼啸而过的狂风带走。他垂着眸,嘴角挂着一如既往的笑容,虚幻得有些不真实。思念着向日葵的他总是认真的,带着一点点的向往和幸福,发红的鼻头在这时候显得应景多了。

万尼亚喜欢谈论过去,喜欢和我说曾经由沙堆积的政权是多么可笑,民众垂泪愤恨,那政权就变成了一堆沙子。他抱着装有伏特加的酒瓶,像孩子一样的笑着,然后自豪地拍拍左胸上的五角星勋章,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他很开心,因为这都是他的功劳。我没法反驳他,他说的一点儿都没错。他那一口别扭的中文啊,还不如亲切的俄语,像天堂的天使伏在耳边的轻声细语,绵软、轻柔,令人想阖上眼永远圈着这位天使不让他离开,让他在耳边无止境地低语,那一点儿都不烦人。他喜欢哼点小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永远是不离口的曲儿。我多少次想让他别哼了,可那美妙的歌声让我一下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你哪天能来万尼亚家的话,万尼亚一定用面包和盐招待你,早上还要让你吃上黑面包。

恍惚间,我似乎忆起他许下的承诺,这份在我眼里无比甜美的承诺。这让我想抱一抱他,抱一抱这个有着孩子面孔和健壮身材的家伙。哦,他就像只可爱的北极熊。大只,可是不至于吓人,憨态可掬。

但我知道,他不是和善的人,他有野心。他的野心很大,大到令家人受难。即使这样,我也没觉得他是个坏家伙。万尼亚,你一定在想,等你强大了,大家都能过上好生活对吧?至少我认为你是这么想的。

他的脸庞日渐憔悴,可笑容却从未在脸上消失过,就像被固定于此一般。他越来越容易生病了,一个个家人都离他而去,他的眼神涣散了太多太多。我心疼我的挚友,我可怜的万尼亚。可我却不能为他做什么,甚至让他能快乐些许时间也做不到——因为他早已被固定在了过去。我为此心碎,不禁酸了鼻头。

之后,我睁开眼,视野里只有朦胧的水雾。

我的万尼亚,你不见了。我敬爱的万尼亚,你在和我玩捉迷藏吗?不,我知道你没有。

因为你只愿藏在我的梦里,万尼亚,因为你只愿藏在我的梦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你就是我的万尼亚,你是那个高大却有着孩子心思的伊万。

高三作文 篇4

始终忘不了,曾经在《疯狂素材》上看到的一张图片:白色的雪地背景下,一只海豚与一个人。然而,那个人的手里却拿着棒子一样的东西。那只海豚哀求般的冲着那个人叫,然而那个人却早已失去了人性——将手中的棒子挥向海豚的头部。海豚用尽最后的力气,叫出了最最凄厉的一声。

那是一张异常撼动人心的照片,那是一张人性丧失状态下的照片,那是一张鞭挞人性丑陋的照片,那是一张令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人,都会为之心生无限伤痛的照片。

近日,看了《海豚湾》,才意识到,那张图片只是一张至浅显的,表面的图片,背后还有更多的不为人知的、更为悲惨的镜头,真相。

《海豚湾》,多么美丽动人的三个字,给人一种如此轻柔舒适之感。然而,却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三个字之后,又隐藏着多少令人心痛至极、悲痛欲绝的残忍与人性的被逼丑陋···

曾经有人说过,“《海豚湾》,是一部让人看一次哭一次的影片”,我不信。可当我真的看了《海豚湾》,我蓦然,无语——人性却原来可以如此的卑鄙丑陋?!那句话不够,应该是“《海豚湾》是一部让人看一次哭一次,看一次内心抽搐一次,看一次良心反省一次的,揪人心弦的影片。”一个人,看着《海豚湾》,我痛快的哭了出来,为海豚命运的悲惨,却更为人性的卑鄙丑陋……

纪录片中,太地的负责人(可能是),却还厚颜无耻的说道:“我们的方法已改进了很多,猎杀海豚的方式在时间上也缩短了很多。”(不不明白,海豚,一种多么可爱的生物,为何却要猎杀它们!!!“猎杀”这个字眼给我一种莫大的反感。)可当调查人员拿出刚拍下的视频录像放在他的眼前时,该负责人无话可说。

我更震撼的是,一位教授竟然在胸前挂起一台电脑,电脑里放的是那些残忍的杀戮海豚的画面。就在那位日本籍的官员说完“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猎杀海豚的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为此,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个人补充一句,真不知道,“骄傲”这个词是怎么从他的嘴里发出来的!!!)”就在这时,这位教授进入了会场。他穿行在每一排座位之间,只为让每一个位与会人员看清那残忍的杀戮画面。

教授说,他亲眼看见一只海豚在他的怀里“自尽”——那只海豚游到他的怀里,看了他一眼,然后深吸一口气,没有在呼吸第二次,便径直掉入了水里。原来,海豚的每一次呼吸都是下意识的呼吸,它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呼吸。当它们感觉这个世界已不再适合它们生存时,它们要做的很简单,只是屏住下一次呼吸,仅此而已,只需片刻的时间。

太地海豚馆里,那些残忍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矛一样的东西(容我称之为“铁矛”吧),在船上向水里看着。之后便是迅速而敏捷的“刺杀”,(那一个画面让我想到了当年抗日战争,日本的士兵将刺刀插向国人的类似画面。不禁心里涌起一个问题:为何,日本人如此喜欢“刺杀”!!!日本民族如此嗜好杀戮!!!)当铁矛收回来的时候,水里泛起一丝血红……这时候水里的画面是:起初,一群小鱼在成群的游着,忽然,那群鱼儿迅速游走。之后,便是水的颜色暗了下来,当你正好奇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海水变成了彻底的红色,鲜红色,血红色,那是一种令人感到悚然的红色。然后,不用旁白,也不用多余的加注,“此处无声胜有声“。

一场杀戮过后,那一片本来平静的水域,已不再是水,而早已成了“水的血溶液“。而工作人员呢?它们还在穿梭着检查是否有“漏矛之豚”。有一只在努力挣扎着的海豚,努力拍打着自己的尾鳍,却终逃不过工作人员的那一支长矛——再次拍打了它一生地最后几下,然后默默的,默默的翻过了身子。

一场对于那毫无人性的工作人员以及太地的每个人来说,一番“简单”的“处理”之后,刚才还优哉游哉的海豚此刻却都已翻起了白肚皮,刚才还充满着海豚的水域此刻却成了海豚的墓地,刚才还充满着海豚欢快的叫声的峡谷此刻却成了令人悲痛欲绝的地狱!!!

日本,大和民族,却为何容不下弱小的海豚呢?大和,“和”在哪里!!!我看不出哪怕是半点的“和”,却还叫“大和”!!!大和民族是一个嗜好杀戮的'民族!!!

影片的最后,那位教授说道,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停止对海豚的杀戮。

我也希望,人类能尽在停止对海豚的杀戮。然而,这需要社会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诚然,一个人的影响力毕竟有限,他所能影响的也只是他的世界,不世界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某一个行为而去改变什么。然而,我又想到,其实,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扩大因子。我们不能去奢求仅凭某一个人的力量就让社会去改变什么,那是痴人说梦。但是,谁都不能否认,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个人做某一件事,不求所有的人都去做,只要少部分传播下去,哪怕是只有一个人好不好,那也足够,而这个人又可以继续传播开来,所以最终结果将是不可预估的。这便是“蝴蝶效应”。

所以,不要说仅凭一己之力做不了什么,要知道“在南卡州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会在北卡引起一场旋风”,一己之力聚起来将不再是一己之力!所以,请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哪怕是一份微薄之力!!!

高三作文 篇5

左名雪大学毕业,负伤回故城,故城有故人,当初说好了不再碰面,却时时刻刻在偶遇。

故城无容身之地,那就去往故乡。

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小村子,民风纯朴,左名雪突然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小孩子在田埂上奔跑,幼年时,她也是这般无忧无虑的模样。

左名雪按着记忆中的小路一步步走。她回来并没有告诉爷爷奶奶,自然也不会有人来接她。

“妹?”带着口音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左名雪倍感亲切,转身一看,是张似曾相识的脸。

那人看了她良久,哈哈大笑:“左家的妹儿呦。”

“嗯。”左名雪局促不安的捋了捋耳边的头发,别人都道出了你的姓氏,你却不知道她是谁,那种尴尬,恨不得立即消失。

她仿佛看懂了左名雪的尴尬:“左家的妹儿一去那么多年,怕是认不得我咯。你小时候还经常来和波二耍。”

左名雪恍然大悟,原来是幺奶,正欲开口道一声“幺奶好”。

幺奶摆摆手,止住了左名雪即将出口的话:“你是回来看你爷爷奶奶的吧,你爷爷奶奶买了新房子,在老房子下面一些,原来是安家的房子。顺着这条路你就看得到。去吧去吧。”

“哈哈,谢谢幺奶。我走了。”

左名雪欢快地蹦跳着前去。幺奶在后面感叹时光:左家的姑娘都长这么大了。

安家兄弟小时候最喜欢和她打闹了,爬树捉鱼样样都有她们这三个混世魔王。只是不知道如今散在天涯海角的哪一处。

远远的。左名雪看见了爷爷的身影。

院子里。爷爷窝在摇椅里乘凉,摇着蒲扇,戴着老花镜看着报纸。

奶奶走出来,手里端着饭碗。抽走爷爷手里的报纸,把饭碗递到爷爷手上。奶奶搬个小凳子坐在爷爷身边,两个老人安详地吃着饭。

他们都望着院子前的柑橘树,眼里没有彼此。可是左名雪知道,他们都住在彼此的心脏里。

左名雪眼眶慢慢胀痛,想起了那个对她温柔如水的少年,想起了那段支离破碎的感情。

也许我爱的人还在来的路上。左名雪收拾好心情大步流星朝前走。

高三作文 篇6

在人眼中,无非“物”与“我”。“物”乃外界的人,事,物,“我”为自己灵魂之所在。正如照镜子来欣赏自己的像,认识“我”也需要对 “物”的认识来指导,从一个对立面来对自己作全面的评价。

庄子临渊羡鱼之乐,有人曰:“子非鱼,何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吾,岂又何知吾?”二者均以主观的“我”而臆断“物”的得失,未见其明,虽含玄机,不过方圆之辩,一面之辞,白费口舌也。

方圆之辩,所在皆是,非独此一例。两小儿辩日,一曰初大如斗为近,一曰正午烘热近如咫尺。各持己见,顽固不化,若能换位思量相互比较权衡,或用以精确天文计算,而非徒口相争且议主观臆断,则有何争辩之理?

世间挥斥着各种的争辩与纷扰,永无宁日,若各持异意的两方能从各自的对立面发现别人的长处,了解别人的道理,从客观的角度综合评定自身的问题或是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冷静全面地分析与思考,何必大张旗鼓地为片面观点辩白。有人认为“真理越辩越明”,但若双方的观点均非真理,又有什么必要辩呢?就像两小儿辩日,他们辩上五千年,才发现离太阳的距离在早上和正午是相同的,这真是贻笑大方。从对立面思考,可以先认定自己的认识不够正确与完美,然后再思考并证明两种不同结论的正确度,这才是明智之举。

在我们周遭,方圆之辩挤占着我们的时间,浪费着精力,破坏人们之间的感情,障碍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只能将人的认识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

国家之间的纷争也不过方圆之辩。今天你认为我们的国家有大杀伤性武器,是危险分子,故要诛灭。明天我们以“圣战勇士”突袭你们“求和平”。多国之间常有摩擦,种族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国家惊为各自的“真理”而动武,如果都退一步,换个位置思量,让美国反思自己的霸道,让各国改进自己的不民主,不人道的暴政,那么“克什米尔”危机不复存在,“海湾战争”的阴霾也将散去,甚至于我们的国家,在充分的交流与互换位置的思考后,也将达到完美的一体。

问世间,就是孰非,即使圣人在世,未可名也。有须以“方圆之辩为己任,互换,交流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