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六年级作文 > 有关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汇总9篇

有关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汇总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汇总9篇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世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十六啦,要开学和工作啦,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特殊的风俗,当然,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我的家乡的风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都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开始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们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丰收年。

敖包是蒙古语,意义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因为他们认为高大雄伟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脚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们焚香燃灯,颂词念经。

正因为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我们一定要好好传承下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在洛南县一个安静、优美的小村庄。因为远离城市的喧闹,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很清新,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我非常喜欢这里。

每年快过年时,一到腊月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蒸馒头、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极了。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油馃子”的面食,发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锅里一炸,变得金灿灿、圆滚滚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吃了这个“元宝”来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开始包饺子,奶奶就会在饺子里悄悄地放上几枚硬币,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来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吃饺子时大家都在试谁的运气好,奶奶说,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一定有好运。

整个正月,小村庄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数不清。我喜欢这里,这儿的习俗真有趣。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红山文化,是指活动在赤峰红山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古老文明,现存大量文物、遗迹、废弃的祭坛。而红山文化节,便是由此延伸而来。

那红山文化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一个在山路上走着的农民,遇到了一块形状规则,有加工痕迹的石头,这本不足为奇,谁知又向前一段距离,遇到了一个石头摆成的,类似“法阵”的建筑,于是,他联系了考察人员。考察发现,周围还有很多附属的小祭坛,又在周围发现了一些古饰品,显然,这附近有过古老文明,但灭绝原因不得而知。

红山文化,由一个古老文明,化身为一个节日,走进我们的视野,并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节日期间的活动内容有:焰火晚会、红山文物精华系列展、那达慕盛会、红山先民遗址大型祭祀活动、红山文化旅游纪念品展评活动、红山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红山文化遗址考察等。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只要留心、细心了解,每个风俗背后都有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记忆很模糊,每次中秋节好像都是在学校里度过,没有吃到几回月饼,脑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绿豆糕,最简单的那种塑料透明包装,一格一格,尽管节后到家才发现,妈妈就只给我留了两块,但那样也比较满足。

说到中秋节当天,最离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爷爷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们把前一天都准备的糯米放锅里蒸熟,然后都盛放在一个大木桶里,这时拿一根粗木棍,双手用力抓紧木棍两侧,使劲按压里面热腾腾的糯米饭,如此重复,直至所有的糯米饭变成糯米糍状。这时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蛮好吃的!尽管我不爱吃甜食,我也会吃上几大坨糯米糍。

之后就是非常难忘的老式月饼上场了。这种老式月饼一般都是又大又圆,一斤一个,外面是铺满芝麻的脆皮,里面配的是冰糖陈皮和五仁的馅,这个因为太大,味道又太特别,直接吃时总是不怎么喜欢,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过,妈妈把大块月饼切成三角弧形,一块块放在锅里加油煎成双面黄,起锅后再吃,真的是会很香很好吃!两种吃法完全是两种味道啊!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6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哼着童谣,帮奶奶打扫好屋子,在焕然一新的家里,我们又掀开了春节前备年货的序幕。

腌好的咸物、待宰的甲鱼、五花大绑的毛蟹;喷香的炒货、诱人的糖果、品种齐全的烟酒,逐渐堆满了储物间,年味慢慢升腾了起来。

最让人感到过年气氛的还是包团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听说我们家要包团子,今天就特意来帮忙,一人和馅,一人揉面。和馅的用筷子搅动肉糜和青菜,让它们充分融合,产生味道的碰撞;揉面的用掌跟按压面团,使糯米粉的弹性充分展现,面粉染白了袖管,飘上了额头,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几个人来帮忙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包起了团子,只见几双被面粉裹着的手上下翻飞,一个个圆滚滚、软乎乎的大白团子就诞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试一试,学着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个小面团,在掌心搓圆,按平,填馅,然后包好四周,可我怎么也学不好封顶的技巧,只好胡乱一抹,草草了之,这下邻居们可更有了谈笑的话题,我才不管呢,我喜欢这种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互帮互助的温馨画面。

隆重的时刻来了!一个个团子被放进了蒸屉,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劲地添柴火,热气从缝隙不停地往外溢,厨房似乎变成了烟雾缭绕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这“蟠桃”。终于吉时已到,揭锅,“蘑菇云”瞬间蒸腾,香味扑鼻而来,朦胧中,团子的身影若隐若现,雾气散去,团子闪着晶莹的光,犹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舍不得咬上一口!一笼笼,一个个,被奶奶整齐地码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个呢,或许还不止。

这么多团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团子不仅代表着团圆、团聚,也是增进亲人情感的纽带。这舌尖上的年味,就这样一代代传承,维系着中国人对年的期待,对家的向往。

这家乡的年俗不仅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让我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年的本味。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7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8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一家人大笑。,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

六年级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9

从前,每逢清明节,我们一家总会聚在一起吃饭,尤其爱吃青团。上至70岁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岁的小弟小妹,没有哪一个不爱吃青团。

青团,顾名思义,就是青色的小圆球,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宝石,圆滚滚,胖乎乎,叫人觉得它可爱。

我们姐妹几个,在清明节前总会帮着大人做青团,把艾草汁拌进糯米粉中,再包裹进自己喜欢的馅儿,揉成球状,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们在做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偷吃几个。妈妈见了,皱眉道:“咦,怎么少了几个青团?”每到这时,我们便躲进屋子里偷偷地笑。

等青团一上桌,我们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顾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团。平日里的什么淑女优雅,此时早就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点青团,一只手上拿着三四个青团,另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抢着,等到别的菜都上齐了,我们一个个眼睁睁的望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鸡鸭鱼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青团已经塞到喉咙眼了,还能吃得下去吗?于是便在心里暗骂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青团。可是等到来年清明节时,我们见了青团还是会忍不住伸手去抢。

现在的我,看到街上有卖青团的,便会缠着妈妈给我买,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团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