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探望大作家母亲的喜悦散文

探望大作家母亲的喜悦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3W 次

今天太荣幸了,虽然一路风雨飘飘,但心情是那样的美好,因为我们探望了一位大作家的母亲。

探望大作家母亲的喜悦散文

为了探望这位年近百岁的高龄母亲,顺便拜见一下她的女儿大名鼎鼎的女作家,昨天我就起程,来到了女作家附近的师妹家,暂住一宿。准备第二天上午早早去探望老人,不能赶在中午饭口,以免添了麻烦。

可当傍晚师妹打去电话时,方知大作家不在母亲这里。师妹很上火,希望我在她的家里再等待一天,以免失望。我想,我们的初衷是想探望老人,见不见到大作家无所谓了,只要能够见到大作家的母亲,也是我一生的荣幸!

我们明天就直接去老人家探望,圆上一颗崇拜敬重的心愿!师妹认为也对。

第二天早上,外面的雨悉悉索索一直下着,没有见晴的意思。在师妹家温暖的大床上,我就为今天怎么出门而发愁。师妹家装饰一新,洁净至极,好像哪里也没有看到一把雨伞。我想我们两个怎么出门,出了门到哪里急速买把雨伞呢?

师妹煮好了饭,端上来几个菜,妹夫和我们一起匆忙吃起来。妹夫吃的比我们快,吃罢,妹夫站起来,到他的卧室里拿出两把伞,一把金黄色,一把绛紫色。妹夫说这两把伞是他昨晚为我们准备好的,我欣喜若狂地夸赞道,妹夫是个很有心的男人。妹夫羞涩的将脸别过去,不过我看到了妹夫转去脸时,那余下的半拉脸上,流下的那股被人夸赞后,心里美滋滋的、孩提般的微笑。妹夫和师妹一样,都是直率的人,值得交往的人。

有了雨伞,我们便兴高采烈的走在被雨水浇灌得面目一新的马路上。

我们来到十字路口,等来了另一位,教师小刘。小刘是个很开朗健谈的人,见人先是微笑。此时,我们三人的心情是一样的`,在各自的雨伞下,虽然身上被风雨袭击的瑟瑟发抖,可是想到只要踏上客车,那端方向,便是我们想要探望的九十高龄以上,大作家的母亲了……

无论是站在雨地里等车,还是坐进车里,教师小刘毫不拘谨、谈笑风生的样子,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庄河,与文字有关,有了一个大作家孙慧芬,带动出多少个文人!现在可以说,庄河是人才济济的地方。一个成名大作家笔下的《歇马山庄》,将庄河旅游景点载入辽南大地的历史史册……多么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女作家呀。如今,一书《秉德女人》又将带动庄河走向影视界。

庄河,几年前和几年后,至从认识师妹那天起,我始终崇敬着这里的一山一水,这里的每一座建筑。就像爱屋及乌一样,对庄河的亲切,源于崇拜这位大名鼎鼎的女作家;源于追逐挚爱文学的后起之秀师妹。这里所到之处,都使我嗅觉到了文明的气息,人与人之间的文明和幽默……

这不,三人说说笑笑,到了大作家母亲的家园前。下了车,有人来接我们。完全托教师刘的福。

我们被请上了楼,七十高龄的大嫂,首先笑吟吟的接待我们。寒暄几句,我们的视线便投入到敞开的一间卧室里。因为我们看到了,看到大作家的母亲,坐在里卧室窗前,宁静而慈祥的看着我们。那典型的中国老母亲的慈祥面孔,吸引得我们仨不分前后,钻了进去。

我们围着老人坐下。看来大嫂是个很孝顺婆婆的女人,与婆婆一直像亲生母女。大嫂介绍说,老母亲已经九十三岁了,耳朵稍微背点,眼睛一点不花,身体各组织器官一点毛病没有。就是有时不大爱吃饭,吃一口东西要含上一阵子再向下咽。老母亲听着听着,似乎感觉是在说自己什么,微微一笑,以示歉意。

大嫂说,母亲头几年还能纳鞋底,为家人做纯棉布拖鞋,如今我们脚上穿的,还是老母亲当年的手工杰作……虽然短暂时间对老人了解不多,但从四代同堂大家族的和合、谦卑、做出的成绩,整体综合素质上看,这位宁静的母亲,年轻时,对这个家、对儿女,是怎样一个伟大的带动啊。

大嫂指着床边,介绍说,大作家昨天还在这里坐着写东西呢,老母亲就躺在床上睡觉。醒来回头看女儿还在身边,老母亲会很幸福的再睡一觉。有时大作家坐着写累了,也会换个姿势,就跪在这床边写……

我们对大作家的孝心,和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越加肃然起敬,越加有种亲切感!当看到了墙上的照片,我们拿下来,从中找寻大作家的照片。厚厚的一打家族照片里,终于有三两张我想迫切看到的照片。真的,比曾经报刊上看到的形象还要好,女作家那么温柔谦和,具备老母亲脸上的那丝宁静和善良。

师妹想到和老人合影留念,经大嫂同意,我们很荣幸地满足了这一心理愿望。说了一阵子话,虽然不舍得离去,但也必须离去的时候,我们便起身向老母亲告别。我们刚刚走到客厅门口,准备穿鞋时,老母亲就在我们身后,欲送我们。老母亲啥时下的床,那么快的走到我们身边,我们还不知道。年近百岁高龄的老人,待人如此重视礼节,是一般老人做不到的。

同时,我们对老人如此轻快的身体,惊叹不已。我们借机又陪老人坐了一会。师妹看到老人的脚,问母亲是小脚女人吗?老母亲就将三寸金莲伸给我们看。呵呵,多么随和、可爱的母亲啊!

我们与老母亲挥手道别。七十多岁的大嫂一直把我们送出来,又送到大道上,想陪我们等车,我们一再劝说,大嫂还是一直等到我们上了车。

回来的客车上,我们仨像品味一块精神文化食粮似的,滔滔不绝的咀嚼着这次探望,余香未了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