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当前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

当前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5W 次

5. 其他。

当前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2)

充分表明,除了父母正常的供给之外,全校大部分本科生在支出不足时,不再单纯的直接向父母要钱,而是凭借自己的人际关系或是自己的能力来赚钱。,说明已经意识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应随便向父母张口,但仍有少数的学生还会直接向父母要。体现出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待继续发展,并且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4.4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4.1自立意识不强

通过对“生活费用来源”进行分析后得知,生活费主要或完全依靠自己解决的仅占 6.6%,说明现在大学生自立意识不强,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靠家庭提供。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孩子认为父母给予的钱是自己应得的,不懂得感恩,养成了“凡事向父母伸手”的坏习惯。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和社团活动,没有

足够的时间兼职。随着社会压力日益加大,同学们不得不为未来的生活做打算,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努力拼搏,于是学习成为了主要“项目”。同时,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全校而言,社团有数十个,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于是社团生活占据了大量时间。三是大学 生因兼职被骗的现象日益增多,使得他们对校外兼职存在恐惧心理。兼职被骗的事情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不在少数。

4.4.2忽视自身发展

由对“交友费用”和“娱乐费用”的统计得知,分别有81.9%和 76.2%的学生在 100 元以下。表明大多数学生不 重视自身的健康成长,这可能与全校理工科院校的性质 有关。就学科性质而言,理工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多是技术型人才,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将来所用。

4.4.3存在城乡差距 以家庭所在地对“学习费用”和“购物费用”两个问题

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8家庭所在地和学习费用与购物费用的交叉列联表

表 2 显示,家住农村的学生在学习和购物费用上比城镇学生相对要少,说明家庭所在地或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消费理念有很大的影响。可见,大学生消费 差距大,这在我国转型期这一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消费能力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城乡差距较大这一事实决定了城乡学生消费观 念不同。

4.4.4消费无计划性

调查显示,全校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消费计划,即使有也不能按照计划实施;对于余钱的使用,在调查的群体中,也仅有不足一半的人选择储蓄。可见,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分析原因:一是受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容易形成心理趋同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我国,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父母平时花钱 “大手大脚”,给孩子的日常消费观念造成一定的误区,成 为孩子效仿的对象。不少学生认为,“花钱”是交际的需要,另外强烈的虚荣心导致大学生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比较“大方”

4.4.5 理财知识的缺乏

1.家庭忽视理财教育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我们尊奉的是“勤于教子,耻于经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文化传统[1]。中国的家长 总是回避和孩子谈“钱”。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知识,语数外最重要,经济、金融知识则应排除在外;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过早地接受经济观念教育会产生负面效应。受这个原因的影响,有的孩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消费时没有计划,看什么好买什么、什么高档买什么,形成了一种乱花钱、乱消费的现象;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钱是通过父母辛勤劳动得来的,认为钱是从父母的钱包里出来的,要多少有多少;有的孩 子离开父母就根本不会花钱。

2.学校缺乏理财教育

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教育行政部门至今仍无明确规定。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上级对理财教育没有要求,学校就不可能自觉开展,一切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由于从小就没有受过理财方面的教育,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在刚步入大学的时候理财知识几乎就是空白,花钱没有计划、消费畸形等现象也就相继产生。大学生的消费不合理,除了在中、小学时没有受过理财方面的教育以外,还与大学校园的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有的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理财教育问题应当给予重视[2]。

3.社会冲击理财教育

几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家庭先富起来了,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地冲击,在社会上也出现了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负面影响。

4.大学生缺少理财教育

大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因此,他们没有理财的经历和经验。到大学以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在不正确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收支。

  5.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及其建议

5.1对消费结构的建议

从表面上看,大学生消费是个人问题,但从深层次的意义上说,消费观念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大学生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及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大学生消费结构应引起学校与社会的关注。

5.1.1. 学校理性引导

学校应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灵活多样的理性引导,更新传统校风建设观念,将大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教师作风和学生作风的良性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结构的引导,并形成良性循环。

5.1.2.提高节约意识和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提倡理性消费,家庭供应是大学生最主要的资金来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创造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们起到误导的作用,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家长往往借钱也要满足子女的需要,这种差距会引起诸如攀比、自卑等心理问题。这无疑是和谐校园的一道不和谐的风景。

5.1.3. 加强消费教育

开设 “消费常识”的课程,组织专门培训或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和消费知识讲座,提高对不良消费的抵抗力。 提高大学生的财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如校园网、校报、专刊专栏、学校伙食管理会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 作 用 等,进行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

5.1.4. 关注贫困学子

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及其身心健康发展都应引起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应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设立各种奖学金、 助学金、 补 助等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激励贫困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勤工助学制度,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劳动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1.5. 周边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构成和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学校周围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仅该校南门外就有13家网吧,20余家餐馆,另有众多的KTV、服饰店、小吃摊等,都以大学生为主要经营对象。这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更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因此学校和社会都应关注大学周边地区的消费资源配置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变化,创造良好消费环境,树立正确指导思想,引导合理消费。

5.2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议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但是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一定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5.2.1增强自立意识

现代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很少经历挫折,自立意识淡薄。一方面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与管理,比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大学生勤工俭学等自力更生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家庭对子女积极的消费教育,家庭尽量不要给孩子“有求必应”的印象,让他们自己劳动,赚取生活费,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这样既能减轻家庭负担,又能使孩子得到锻炼。

5.2.2关注自身成长

一方面,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此要有健康的体魄,注意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可适当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健身、出游等;另一方面,大学生应当认识到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多交一些积极 向上的朋友,不断提高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的能力。

5.2.3.大学生要实践有效的理财技巧

大学生通过参加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正确认识金钱,节制消费欲望,确立量入为出、适度、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这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实记账并不难,只要你保留所有的收支单据,抽空整理一下,就可以掌握自己的收支情况,从而对症下药。

第二,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学生时代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有的大学生讨厌食堂的饭菜,动不动就吆五喝六去小餐馆吃一顿;有的大学生讨厌住集体宿舍,去外面租房。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 一笔非常昂贵的额外开支,最好还是避免这么做。

第三,从小事做起。生活中有很多小开支,这里几元、那里几块,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一个大数目。集体生活中,也许有些同学不太重视一些细微的地方,作为舍友就应该互相提醒,比如出门关灯、节约用水等,全宿舍同学一起来遵守和监督,使大家从学生时代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个人都能因此而受益终生[4]。

第四,要将生活保障与投资增值(股票、实业)合理分开。投资增值是一种长期行为,目的是使生活质量更高,不要因为投资而降低目前的生活质量。投资资金应该是正常生活消费以外的资金,用这样的“闲钱”投资,投资人才会保持一个良好 的心态。

5.3社会方面方面的建议

社会要倡导一种正确的消 费理念,遏制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确立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5.3.1缩小城乡差距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就国内而言,却出现了社会分层现象,这加剧了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化等途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5.3.2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理财氛围

就社会而言,要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氛围,积极倡导科学正确的消费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3]。一方 面,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腐朽的生活方式,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从学生学习、生活消费小环境来说,有关部门应当对大学生校园周边环境作必要的治理,取缔违法商贩和网吧、游戏室等等,取消校内各种高消费娱乐场所,建设健康非盈利性或低盈利性的娱乐场所,合理布局必要的商业网点,使大学校园真正成为优美的育人环境。

5.3家庭方面方面的建议

对于家庭。对于父母而言,子女上了大学,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结,而恰恰相反,家庭教育更有必要,任务也更重。家长 一方面应当对子女的正常消费提供资金,这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支柱;另一方面 又必须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及时 纠正那些不应有的消费。

5.3.1家庭要培养良好的理财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应发挥对大学生个人理财和消费教育应有的教育职能,家长要用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要教大学生认清钱的作用,教他们 “会”花钱的方法。家长要与学校形成思想共识,积极理解、配合和支持学校开展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的工作,坚持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宽严有度,努力为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充当坚强的家庭后盾。家长在给予他们一定的消费自主权的同时要注意“家情”的教育,对消费要求有意识地给予区分,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 形成。

5.4学校方面方面的建议

5.4.1加强消费观教育

加强消费观教育一是“两课”教学中增加对大学生的消费指导。开设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劳动观相关的课程。二是适当开展有关理财知识的讲座,大学生可以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尝试在校园中进行创业或投资,就全校而言,加入大学生创业联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创业 计划大赛尽管不是实际投资,也可以在撰写计划书的过程中,模拟投资。另外,建议大学生在消费时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消费经常进行总结,找出不合理的一面并分析原因,避免在以后的消费中有此类情况发生

5.4.2高校要传授丰富的理财知识

高校应该把引导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高素质的消费者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教育任务、教育目标来抓,这样才能迎接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

第一,通过开设一些与投资、消费、理财有关的课程和讲座,使大学生真正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知道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的需求、供给之间的关系,了解消费者消费行为理论,从而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第二,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宣传栏等传播媒介进行正确的、直观形象的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消费品常识教育、消费文明教育、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等。通过普及这些基本的消费知识,使大学生在消费时做到消费有计划、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科学、消费心理健康、消费行为文明、消费观念正确、消费素质提高。

第三,学校在开展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的工作中,要突破传统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因地制宜地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大学各社团的作用,通过开展以“青年投资协会”、“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国民财富和纳税意识”、“个人信用消费和信用借贷”等为主题的具体活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投资、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自觉主动地接受投资理财、消费伦理、消费道德的教育,形成正确的理财观和 消费观。

第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培养自主、自强、自立精神。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并为他们创造条件,设立专项基金、开辟专门岗位、确定管理办法,使勤工助学规范化、制度化。勤工助学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体谅到父 母供自己上大学的不易,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结束语

总之,大学生消费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