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8W 次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1

科技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活的脚步,一如人工智能的出现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便利,然而我们却开始思索其给人类带来的挑战。

我想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类是有温度的;不论是人工智能还是计算机,所有事物于它们而言都仅仅是一串冷冰冰的代码与程序,纵然它们会计算、会下棋、会弹奏音乐,它们永远无法感受这些事物的美感与真谛,因为它们的脑海中充斥着数据、加工、分析。它们用同一种模式机械化地思考着,或许这样的思考仅仅能被称之为运算,可人类不同,真正的思考是用心用脑的,尽管会出错,但错误会使人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故而这样的错误也显得可爱起来。于我而言,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成功,可人类若是有一天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便是一种悲怆了。

不要机械化地思考,因为那样的思考是无甚意义的,更重要的是,人类不该因此而失去许多美好的品德。上善若水,是因为水不争故无尤,推广类比过来便是人要淡泊一些,从而保存内心的品质与节操。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其中必有功利性的成分,那这个人的价值观里就是利益至上了。他会缺少同情心、爱心等等向善之心,渐渐沦为没有温度的机器。每个人都有所谓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怎样的三观就会有怎样的处事方法,所以我们要树立科学正确的三观。科技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隐藏于深处的弊端如人类机械思考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并未成正比地提升,而我们也缺少一种大智慧来妥善驾驭、处理科技发展的衍生品。练就这样的智慧需要不断地修炼磨砺品性使自身臻于完善,当然前提是有正确的三观。

美好的品德古往今来便是人类的追求,这是不该被遗忘与丧失的。整个社会会因为每个人素质品性的提升而变得更加和谐,从而有朝一日达到至善的境界;然,我从不否认科技进步于社会发展之益处,只是社稷之道,在于制衡,当科技过于快速发展,文化、法律等跟不上其脚步时,人类便会为之影响进而忘记人之为人的骄傲。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美好的德行终归还是一种目标,我相信只有品格意志得以完善加强,科技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所用,才不至于出现不良的后果。桃李不言,但终有一天其下会出现幽幽小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2

古时在一个村庄外围,有一片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初春:“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炎夏:“绿树阴浓夏日长”深秋:“桃之夭夭,有蕡其实”寒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片桃林之中,四时之景不同。这样的美景,这样好的果实,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以及布衣白丁的游览驻足,他们欣赏美景,采撷蜜桃。在桃林中留下诗句的同时,也留下了一条羊肠小道,曲径通幽。

桃花林,不会言语,无法诉说,虽处在偏远山庄,却能吸引人不远万里来欣赏美景,可见其美妙,从这一件小小的事情中有心人却能看出大大的智慧。

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留下这么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千古流传,成为对品行高尚之士的称赞。辛弃疾在《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中曾引用这句话,用来称赞叶衡的清正廉洁,可见其影响深远,至今仍有仍有人把它当作座右铭。一个人只要拥有高尚的品行,就会吸引很多人的赞赏与追随,也许这看起来对我们很遥远,但其实这种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犹记往昔,刚去初中新学校,初来乍到,惴惴不安,连着几天都没有交到朋友,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无人分享焦虑的心情让我很恐慌,后来姐姐开导我:笃言慎行,保持优良作风,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果然在体育课后,顺便把同学落下的东西带回教室,这样一个小举动改变了我的人际关系,朋友开始慢慢多了起来,此后我便留心自己的行为,果然生活的一切都开始好转了。

暑假里读到了《史记·李将军列传》,文中结尾简洁明了:“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自以为甚是有理。生活就是这样,向往美好,渴望友情。但是,将心比心,何不将自己变成他人所向往的样子呢?

桃林绝非一日之光景,人的品行气质,也绝非一蹴而就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读书学习,沉淀底蕴,会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成为优秀、引人注目的人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3

教师本来是教书育人的神圣岗位,但是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似乎也不该过于苛求或者说奢望这个职业真的能够高尚得像文艺作品当中歌颂的那样洁白无瑕,毕竟有太多的人想把生活写成诗,到最后却写成了一篇应用文。

我见过有太多的老师敷衍了事,不曾负起自己肩上责任的十字架,有太多的人只把工作当成一份谋生的差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职业有怎样的社会意义。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抢着千篇一律的内容,心里只想着如何把学生打发走好,迎来自己下班以后的娱乐,耽于庸常,安于现状。但是在那平庸无奇的芸芸众生当中,我却记住了一张热情的笑脸和一颗真诚的心,那是一位至今都让我佩服的老师,可以说,这些年来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她一样敬业和关爱学生的老师,或许从今以后也不会再有。

她是一位语文老师,在比较偏远的小城市,学校里面读书,没有很高的工资,也没有多么完备的硬件条件,有的只是那些天性顽劣、神经质、没有多高知识水平的学生以及他们性格粗粝的家长。

这位女老师怀着一颗真诚而温暖的心,面对这每一位学生。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在意学生将来的个人发展以及心理健康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工作,这位老师自学了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而且还专门给学生做了心理测试,并且请其他研究心理学的人来解读这些测试的结果。

这一切全都是无偿而自愿的',没有任何人要求她这样做,她这样做也不会有任何上级领导为之表彰和颁奖。但是她为了学生的未来着想,主动探索,不断进步,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她没有丰功伟绩,也没有那些所谓的感人事迹,如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或者是带病上课、捐款这些在新闻上常常看到的事迹,但这样一份不问回报,默默付出的精神已经深深打动了我。

教育与其他许多行业都有很大差异,因为教育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老师们把怎样的下一代交付给世界。而这位老师,正是怀着这份对教育的热忱,怀着一份对教书育人的敬畏之情,对人类工程师的认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4

一纸彩笺写不完纷然如昨的悠长过往,一阙清词吟不尽紫陌寒烟的无言守望,一曲笙歌唱不出流年岁月的曲调悠扬。回首处,唯与吾师深情且长,不思量,自难忘……

师生情谊,萌动于三尺讲台。犹记得,初见你时,一袭长裙,三尺讲台,你点染阵阵文学之气。一支粉笔,传授孔孟老庄之道;一方黑板,授李杜韩柳文章。爱听你讲诗词歌赋,讲中外典籍;听你将漫天烟雨化为古韵,将人间四月天播撒进我们的心田;爱听你用无端锦瑟奏出让人心生摇曳的浓稠与长情。望着你的侧脸,我的目光停滞不前,一分崇敬与信赖在心底悄然滋生。“你如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映在我的波心。”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有你的陪伴我将收获无限的惊喜与感动。

师生情谊,氤氲在卷卷墨香。阳光缱绻,风轻云淡,你坐在讲桌前,手中的红笔在一张张试卷上跳跃。笔与纸摩擦的清脆声响,如小溪涓涓流过。偶尔在看见我们不该出现的错误时,你微微皱眉,摇头叹息;偶尔在看见优美语句时,你浅笑颜开,嘴角禁不住上扬,每每看到你卷末或是批评或是鼓励的话语,心中不由泛起一片涟漪。青春期的孩子敏感且脆弱,当他因为不如别人而心生妒忌时,是你的话语拯救了一个孩子,保护她那颗敏感的心。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那晚她你写在纸上的话牢记在心:亲爱的孩子,你要知道,如果一个人在心中种下善良宽容的种子,那么她的世界就会开满花朵,花香四溢。如果她在心中种下嫉妒仇恨的种子,那么她的世界就会充满荆棘,寸步难行……

那个孩子——就是我……

师生情谊,凝聚成声声祝福。午后离合的光影曼妙在淡蓝色的窗幕,听闻一声闷响,茫然的向四处张望,只见你微笑着立于一筐橘子旁,白皙的脸庞透着胭脂的色调,你轻启朱唇道:“愿梦想成真。”她手中紧握着一个橘子,接着又缓缓张开手,说:“送给我的孩子们。”顿时,心被四溢的清香填满,嘴角上扬,掰下一瓣放入嘴中,弥漫着的是浓浓的不舍。是你用声声话语,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让我的心中珍藏下这份宝贵的情谊。

情不知所起,却一往情深,与吾师的这份情谊,吾岂能忘?吾岂能忘?思量出,泪已成行……

你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后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文5

六百年的风霜,历经两个朝代的更替,故宫见证了这个东方大国几乎所有的兴盛与磨难、顺利与坎坷。“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当那个曾经强大的帝国早已在历史的缎洗中杳无踪影,岁月翻新,唯剩下海量世所罕见的瑰宝,直到如今依然熠熠生辉,向我们诉说着旧日的辉煌和国盛的期待。

当今中国,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比之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东亚病夫转变为真正有实力的东方大国。时间在不断的更迭交替,中国民族固有的精神与文化在日新月异里难免有所磨损,加上先进技术,新鲜理念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国文化曾经的独特性,以及大众精神力量支柱相对薄弱了。在中国较为安稳,文化发展的今天,再由主席提出“文化自信”的根基上,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随之世界各国兴起“汉语热”。

一个国家热播的电视节目类型能够看作是该国国民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与思想立场的风向标。《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原创电视节目热播表现出我国国民文学素养的提高,也从侧面说明了国人对于自己国家、文化的关注与信任。

“文化自信”这一精神力量在社会各阶层,经济文化政治各个方面润物细无声的滋润与传播,不仅可以树立民众心中拥有丰富内涵的古老而又新兴发展的中国形象,还能激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捧。

“汉语热”究竟热在哪?热在国家的繁荣昌盛,热在文化的博大精深,热在国人对文化的自信。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并不是第一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这些深宫大院中的文化遗产,九五至尊之地隐藏着太多秘密,它不偏不倚的在那伫立着,在这繁华都市中犹如一个不曾消亡的平行空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过去,就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在和未来。纪录片基于陈旧的文物、古老的历史和老一辈的记忆与传承,照应的却是崭新的复原、年轻的新人和文物修复未来的前景。我想,汉文化能吸引全球近70个国家,汉元素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魅力一定不容小觑。

清晨的阳光映照出故宫的轮廓,钥匙碰撞发出的金属声响,随着低沉的“吱呀”声,故宫的门缓缓打开,接踵而至的是一扇扇红色大门全被打开。宫里待修复的文物被裸露的展现在我们眼前,被秘藏残缺的它们终于开始熠熠生辉的向我们讲述着它们历经的风雪,而它发出的熠熠光辉,正象征着中国在世界所处的不容小觑的地位。

兴之华夏,盛之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