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汇编

《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汇编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8W 次

  《次北固山下》导学案一篇

《次北固山下》导学案汇编

  【自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自学重难点】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自学检测】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次北固山下》导学案二篇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继续学习诗歌的格律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学习重点】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学习方法】

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1 作者( ),( )代诗人

2 释题。

(二)课内探究

1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你找出两个词语来体会一下。

2 颔联写的是什么内容?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3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 试总结本诗的主旨:

(三)拓展延伸

1 学习诗歌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每首诗八句话。绝句可看作是律诗八句话的节选,每首诗四句话。二者都讲究押韵,是格律诗的典型代表。

(四)训练检测

1 作者借景物来表达飘泊他乡而心思故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点明主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无意说理却在景物与节令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借“雁足传书”的典故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让我们透过小景看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大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反思